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光伏产业:双反兵临城下 我们不能做缩头乌龟

  企业转型建设光伏电站求生

  由于光伏中上游生存日益艰难,许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寻找生存空间。一方面是为了消化现有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事实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内多家光伏企业开始“往下走”,将产能过剩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延伸到下游建光伏电站,甚至出现了光伏组件企业抱团开发电站的景象。

  企业之所以看好光伏电站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光伏电站项目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9月12日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100万千瓦以上”。这其实为“十二五”太阳能装机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顶的口子,并最终促成目标装机容量提高至40GW,且上不封顶。

  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情催生了一些光伏电站的新应用模式。最近出现在山东寿光农田里的光伏电站蔬菜棚就是一个新产品,这个具备光伏发电功能的蔬菜大棚是全国首座太阳能光伏农业一体化的高科技能源大棚。对光伏企业来说,更大的吸引力或许在于建这样的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大棚顶部,实现发电、农业相结合。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非常高。在寿光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价格已达每亩40万元,且很难批下来,而这个占地180亩的大棚电站的土地成本几乎为零。

  但是也有研究报告指出,从光伏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电站仍然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很高的水平,下游电站在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成为获得未来稳定现金流的来源。这也成为中国光伏业在被严重挤压的利润空间中求生存的希望,但这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保障,而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多数的光伏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政府给力,政策救市

  德国的FiT对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及应用的铺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引发其他国家的模仿,从而推动了光伏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虽然欧美罔顾事实,对中国光伏产品发动“双反”,但是太阳能光伏确实是一个在政府扶持下快速成长起来的全球性行业。

  欧美对中国光伏动刀,必然是出于更多的战略考量。因此,如何应对连番而来的冲击同样需要我国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光伏行业的落后产能,也许“安乐死”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救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中国企业的“倒闭难”、“破产难”一直让国外同行难以理解,部分地方政府应停止过度扶持的行为,让市场来调节产业发展,自然淘汰落后产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