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到品牌塑造的思考
光伏产业是近几年江苏省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遭遇了十年来最严峻考验,进入产业发展“寒冬期”。当前,应清醒认识江苏省光伏产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多方资源,大力巩固国际市场,主动拓展国内市场,推动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到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
从国际看,“三大困局”导致光伏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江苏省光伏产业近十年爆发式增长,主要依赖欧美光伏市场需求持续走强。因此,当欧美光伏市场需求变化,高度外向化的我省光伏产业被卷入国际市场困局也就在所难免。
困局一,欧洲国家光伏政策调整严重压缩市场空间。2010年,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占全球80%左右。但2010年以来,由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先后调整光伏产业政策,导致欧洲光伏发电装机总量锐减,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从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欧洲光伏市场FiT强制上网电价补贴累积削减33%。有机构判断,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从增长率看,欧洲光伏市场无法再现2009年到2010年170%的增长现象,今后几年可能也难有大起色。我省光伏产品70%份额依赖欧洲市场。这让我省众多光伏企业措手不及。
困局二,欧美光伏市场价格跳水使光伏企业几乎无利可图。从2010年开始,欧洲各国对光伏产业减少政策补贴。在全球产能大量过剩和库存大量积压情况下,光伏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以美国为例,多晶硅电池组件价格从2011年初每瓦1.7美元跌至每瓦0.9美元。居民家庭光伏项目从每套系统2.5万美元跌至1.6万美元左右,跌幅高达40%。多晶硅现货价甚至摔破30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降65%。这对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我省光伏企业而言,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价格控制都难以为继。
困局三,美国反侵销反补贴调查将我国光伏产业置于险境。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我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入模块)进行反侵销和反补贴正式立案调查。该案涉及我省72家光伏企业。美国商务部于2012年1月做出补贴初裁并预计3月底做出倾销初裁。一旦形成对中方不利决议,美国很有可能会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欧洲、印度也将效仿美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使我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从国内看,“三大乱象”引发光伏产业重新洗牌
江苏省用不到十年时间创造光伏产业发展世界奇迹。然而,高速度也伴随高风险,一些乱象已逐步显现,重新洗牌势在必然。
乱象一,盲目投资造成光伏产能明显过剩。由于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光伏产业投资“一哄而上”现象严重。2008年,我省光伏企业不到100家,到2011年10月底已有500多家,三年增加5倍多。有机构分析,目前全球每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大约20吉瓦左右,且未来5年基本不变,已有产能满足未来5年需求绰绰有余。以光伏组件产能为例,我省超过20吉瓦,全国大约40吉瓦,全球大约50-60吉瓦,而市场需求只有20-22吉瓦左右。产能与需求倒挂形成巨大风险。
乱象二,一些地方支持过度导致产业陷入恶性循环。资料显示,国内在建光伏产业园超过100家,大约有300多个城市规划发展光伏产业,并提供许多特殊支持。不仅诱发一些光伏企业恶性竞争,也引发地方之间、园区之间恶性竞争,造成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过强”,给国外提出反侵销反补贴调查制造了机会。
乱象三,光伏企业自相残杀引发多米诺效应。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品牌支撑,只能靠低价苦苦支撑。光伏企业不得不重复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抢订单、压成本、打贸易战的竞争方式,导致风险叠加。据反映,尚德、天合、阿特斯等知名品牌均发现被假冒,导致企业损失巨大。2011年以来,已有不少光伏企业倒下,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亏损现象日趋严重。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异质结电池市场研究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十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系列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19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 ITECH光伏及燃料电池的仿真与测试
推荐专题
-
10 东南亚光伏市场现状及前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