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乱真:光伏扶贫项目发现贴标组件
将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模式之一,自出台以来就争议不断,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光伏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扶贫的行业,又如何去帮助扶贫”。而此种模式自开展以来,包括资金、电网条件、操作模式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
日前有读者向媒体爆料,山东聊城东阿某光伏扶贫项目采用贴标组件以假乱真,该项目总装机规模约为50KW,建于村支部政府大院。
贴标情况如下:
原使用组件出自于德州东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于2012年9月份,注册资金为5000万人民币,主要经营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光伏蓄电池、LED等产品。
而被贴的品牌则是SOLARLAND,SOLARLAND又名“施朗德(无锡)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03年,拥有800MW光伏组件自有产能,业务涵盖产品制造、技术方案提供以及电站运维等,据其官网资料分析,该公司产品主打海外市场,目前已将产品销往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Ⅲ类资源区中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山东省的光伏产业在近两年发展迅速,2016年在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各省规模指标中,山东省并未获得普通光伏电站指标,仅有1.17GW光伏扶贫指标。由此,山东省之前在建以及建成未获得指标的光伏电站项目不得已全部向光伏扶贫项目转移,同时山东省的光伏扶贫也拉开了帷幕。
在此次贴标事件中无法探究设备厂商、EPC以及采购方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共识及关系,就贴标本身来说已经是一种不符合市场规则的违法行为。一般而言,贴标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由于招标限制,A厂商不符合标书规定,那么与B厂商达成协议,用B的品牌效应助力A的产品中标;设备厂家被蒙在鼓里,EPC或者分包方偷换品牌;库存组件无法售出,借助别的品牌效应进行销售;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默认该事件的发生。贴标的目的到底如何,又想达成何种效果,在此不再做分析。
光伏电站的设计寿命周期是25年,符合国家标准且经过实践检验的产品才能有力的保障长达二十几年的使用寿命。在此再次呼吁作为列入民生大计的光伏扶贫项目,质量才是最根本的保障,从政策来看后续的质量监管也需要及时跟踪。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异质结电池市场研究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第十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系列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19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 ITECH光伏及燃料电池的仿真与测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