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BIPV行业深度分析报告:蓝海之战的决胜武器将会是什么?

投资摘要

BIPV当前供需条件成熟,供给方技术和产能均已到位,需求方项目收益具备吸引力,规模尚未打开的原因主要在于:

产权划分不够明确、技术标准尚待完善的情况下,BIPV项目的定制属性较强,隐性成本较高,用户对产品认知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成熟商业模式;

国家政策扶持尚未明确集中式光伏电站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已走入独立发展路径。目前BIPV领域,在减排目标的推动下,国家层面仅有鼓励性政策,缺少配置比例、补贴标准等更明确的指引。

3060双碳目标的政策刚性不断加强,建筑行业在目前节能措施下预计将在2040年碳达峰,落后整体标准10年。减排压力不仅将推动行业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同时建筑作为占全国碳排比例20%以上的行业,将得到国家减排举措的重视。从紧迫性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有很大的概率2021年会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项目收益可行性:工商业屋顶BIPV项目投资回收期平均7~8年,考虑实行补贴的可能性,可缩短回收期0.5~1.5年,叠加考虑建筑行业加入碳交易市场的可能性,可再将回收期减少0.4~2年;

行业空间可能性: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屋顶面积存量200亿平,平均每年新增7~8亿平,考虑BIPV在新增建筑中渗透率逐年提升至2030年15%,存量改造比例1%,2030年我国建筑可安装屋顶BIPV总装机空间达662~745GW,对应投资规模约3万亿;

市场规模预测:综合考虑市场空间、降本速度、行业发展进程等因素,我们预计2021年BIPV装机0.9~1.2GW,2025年26.4~41.3GW,5年复合增长率130%,2030年54.6~75.4GW,10年复合增长率57%;

建筑配置BIPV的减排潜力:参考上述装机规模预测结果,在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指引下,到2025年BIPV减排量可覆盖建筑行业当年23%的减排目标,2028年之后可覆盖当年全部减排目标。

投资建议

在我国BIPV特殊的商业模式下,组件发电效率、组件强度、产品渠道将成为这场蓝海之战的决胜武器。因此我们推荐关注抢先布局BIPV赛道的光伏一体化龙头隆基股份,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超薄光伏玻璃先行者亚玛顿,技术经验渠道三项占优的钢结构厂商森特股份、中信博,积极开拓光伏幕墙业务的幕墙龙头江河集团。

风险提示

国家及地方政策风险、光伏装机、行业标准制定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内容目录

↓↓↓ 正文部分

全文阅读预计需要40分钟,欢迎联系作者索要PDF版本报告

联系电话:15652993223

报告正文

1

两个触发点:行业标准+碳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BIPV当前供需条件成熟,供给方技术和产能均已到位,需求方项目收益具备吸引力,整个行业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势。我们认为在这阵东风中,尚需完善的行业产权划分、产品技术标准是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石,而碳减排指引下的国家扶持政策是行业高速化发展的加速器,二者缺一不可。

行业标准对应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当前产权划分不够明确、技术标准尚待完善的情况下,BIPV项目的定制属性较强,隐性成本较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的成熟商业模式。目前相关标准文件正在行业协会引导、头部企业的支持下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2021年内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将会有显著推进。

碳对应国家政策扶持:3060双碳目标的政策刚性不断加强,建筑行业在目前节能措施下预计将在2040年碳达峰,落后整体标准10年。减排压力不仅将推动行业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同时建筑作为占全国碳排比例20%以上的行业,将得到国家减排举措的重视。从紧迫性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有很大的概率2021年会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近期光伏受到上游产能限制,产业链价格均处于高位,全年装机压力增大,预计2022年硅料供给紧张的情况将得到缓解,摆脱产能制约的光伏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充满想象空间的扩张期,而分布式具有投资主体数量庞大、适用场景广泛、项目收益模式逐渐成熟的特点,以BIPV为风口的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或可成为未来光伏行业的惊喜增量。

2

BIPV:进一步打开分布式空间的新生力量

2.1 集中式vs分布式vs BIPV

集中式看规模,分布式偏灵活,BIPV重质量。分布式区别于集中式电站的主要特点,除单个电站规模差异外,还有其主要应用场景以及电站业主。分布式应用场景九成在建筑屋顶,在成本端,节约的土地成本可以部分填补规模较小带来的成本劣势。

集中式电站起步较早,规模扩张较快,在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初期占据绝大部分是市场份额。分布式的快速增长始于2016年,彼时集中式电站补贴开始退坡,分布式依然维持较高补贴水平,且光伏组件成本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在户用端人们对于光伏电站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在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开启了它漫长而宏大的征程。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即建筑光伏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设备集成到建筑和建材上的技术,属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一种类型。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概念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区别于BIPV,实际上BAPV就是已经发展多年的屋顶分布式电站及其简易变形。

BIPV相对于BAPV最大的区别在于光伏和建筑相结合的一体化程度更深,BAPV从本质上来说电站属性更加突出,而BIPV组件虽然具备光伏发电性能,但基础属性上是一种建筑材料。因此除发电性能外,建筑标准、产权划分等方面是BIPV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时也因为BIPV的建材属性更突出,其在建筑上的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除了BAPV也可以用的平屋顶、斜屋顶、幕墙外,透明采光顶、遮阳棚等应用场景都可以安装BIPV。

在结构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装配式BIPV产品减去了传统分布式电站所需要的光伏支架,而是通过直接压覆在彩钢瓦上,通过结构件固定与其形成一体化模块产品,直接作为屋顶建材安装在建筑上,因此对BIPV组件的强度硬度、防水防风防火等性能要求较高,从而对光伏玻璃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BIPV和BAPV在帮助建筑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方面具备相同的作用,BAPV技术发展阶段更加成熟,之前BIPV受制于玻璃性能、产品技术标准等因素,发展较慢,但二者起步都很早。上量主要通过新增建筑设计配置和存量建筑改造来达成。

新增建筑:可以从建筑设计阶段将使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纳入到设计规划中,用更低的成本达到更充分地发挥发电效益的目的。从产品特性来看,BIPV对屋顶面积的利用更加充分,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功率15~30%;从成本来看,两者材料成本基本相当,BIPV可以通过光伏厂商与建材厂商的深度合作进一步降本,同时使用年限更长,成本具备优势。对于新增建筑,无论是从成本、还是美观角度来说,BIPV都具备显著的优势。

存量建筑:由于建筑结构已经确定,业主通常会根据建筑改造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BAPV或者BIPV产品。一般来说,混凝土屋顶更适用于BAPV产品,不改变原有的建筑结构,不替代建材本身;而钢结构屋顶,由于建造成本BIPV相对BAPV更具优势,BIPV的使用比例较大。另外由于建筑的外墙结构在建成后无法改变,存量建筑幕墙只能使用BAPV产品。对于存量建筑,BAPV和BIPV各有千秋,共享市场。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光伏玻璃钢化技术不断提升,组件厂与建材厂的磨合升温,长期来看,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BIPV是确定性的发展方向。

屋顶和幕墙是BIPV主要应用场景。目前的市场格局是,晶硅组件霸占几乎全部屋顶市场,幕墙则根据外观需求、透光度要求、墙面材料等区别,薄膜和晶硅二分天下。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