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抢装潮落,分布式光伏直面“不保量不保价”生存大考

2025-07-03 11:01
新能荟
关注

政策红利消退,抢装热潮落幕,分布式光伏直面收益之变,行业如何破局新生?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作为绿色低碳能源的典型代表,正逐步占据能源发展的重要席位。然而,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与落地,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使其站在了发展路径转变的关键节点。

政策变局引发抢装热潮

伴随《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与“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相继实施,分布式光伏行业迎来了从政策扶持向市场自主驱动的重大转型。自2025年6月1日起,针对存量与增量项目实施不同的价格结算策略,这一政策调整成为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430”和“531”两个政策设定的关键时间节点,如同赛事起跑信号,瞬间点燃了行业的抢装热情。政策发布后,分布式光伏市场迅速在5月31日前掀起一轮抢装浪潮,企业纷纷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求搭上政策红利的末班车。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前五个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97.85GW,较去年同期实现150%的跨越式增长,其中5月单月新增装机量更是飙升至92.92GW,同比增幅高达388%,刷新历史单月装机纪录。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初预计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在215GW-255GW区间,而实际前五月装机量已逼近预测下限,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在中国新能源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充分体现了政策驱动下市场的爆发力。

行业变局:市场化环境下的挑战与重构

在政策调整前,分布式光伏项目处于“保量保价”状态,稳定的收益让投资者能够较为精准地测算投资回报,投资决策也相对容易。但自6月1日政策实施后,新建项目正式进入“不保量不保价”时代,收益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种收益模式的转变,直接重塑了市场的竞争格局。从区域维度来看,分布式光伏市场开发重心向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高负荷、高用电量地区倾斜。这些地区电力需求旺盛,工业企业众多,用电量大,自发自用条件优越,更适合分布式光伏项目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光伏设备生产商与EPC企业竞相涌入赛道,市场竞争强度持续升级。抢装潮时期,企业比拼的是扩张速度,谁能在政策窗口期内快速布局、抢占更多项目,谁就能在短期内获取丰厚收益。而如今,“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行业需求。分布式光伏领域正加速向“精细化运营”转型。企业需要深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前期的精准选址、方案设计,到中期的高效施工、质量把控,再到后期智能化运维及个性化客户服务,唯有在各环节精耕细作,方能构筑竞争优势。在政策层面,“管理办法”将分布式光伏分为四类,其中对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明确“原则上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这一规定让具备稳定电力需求的小微工商业和别墅项目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经济大省凭借工商业集聚、消纳能力强的天然优势,分布式光伏发展进一步提速;而山东、河北等北方传统大省,由于消纳条件相对不足,在行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消纳条件的区域差异,如同无形的指挥棒,正引导着投资持续向高负荷密度区域集中,进一步加剧了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不平衡性。 虽然目前光伏技术取得一定进步,但仍存在提升空间。例如,储能技术成本较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有待提高,限制了“光伏+储能”模式大规模推广;分布式光伏与电网的融合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以解决新能源波动大、调峰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行业未来展望

当前,分布式光伏领域正处于命运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化转型既带来严峻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随着政策红利的消退,行业将进入以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来看,分布式光伏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多元化、智能化、融合化等特征,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分布式光伏产业已然抵达战略抉择的关键节点,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行业各方携手共进,抓住技术创新和市场变革机遇,就一定能在“不保量不保价”的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大力量。来源:NE-SALON新能荟YY

       原文标题 : 抢装潮落,分布式光伏直面“不保量不保价”生存大考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