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非晶硅接触层的损耗机制被发现,有望提高效率
2021-03-25 17:46
来源: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在PERC电池成为主流后,经过大规模量产和政策支持,光伏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平价时代。但如果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光伏还需要更强的竞争力,才能让更多企业抛弃传统能源发电的方式,转向光伏的怀抱。降本增效就成为了重要课题。
在未来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中,异质结电池是被寄予厚望的一种技术,其转换效率上限比PERC电池技术要高很多,同时只需要4道工序就可制作完成。简单来说,就是在硅片的其中一面刷上、非晶N层、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极;另一面刷上非晶I层、非晶P层、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极,较为简单。
而PERC电池技术则有8道工序,因此异质结电池的优势比较明显,如果能解决设备国产化和低温银浆的成本问题,日后很大的发展前景。
近日,科学家用超高真空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发现了硅太阳能电池中非晶硅接触层的损耗机制。也即是上面提到的异质结电池四层工艺中材料的损耗机制,有利于帮助研发团队更好的利用非晶硅接触层,提高转换效率,在理想情况下,甚至可比PERC电池技术要高10%。
因此,本次科学家的发现对于异质结电池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或能加快异质结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进程。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征集立即参编>> 零碳智造·工商业光储发展蓝皮书
-
限时申报立即申报>> 0Fweek 2025工商业光伏/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月30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光伏储能工业应用场景专场研讨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