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国锂负债近两千万轰然破产,注册资本六千万实际出资仅70万成空壳
在我国光伏等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近十几年来,补贴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比如2013年,欧美曾对我国光伏行业进行“双反”,导致后者曾一度进入了危机,大批企业亏损、停产,甚至破产倒闭。
为了挽救这一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我国自2013年起曾实施光伏电价补贴,包括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给予度电补贴高达0.42元/度等,同时也大规模拓展了光伏行业在国内的应用市场。此举立竿见影起到了显著效果,我国光伏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上游硅料、硅片、原辅材以及下游逆变器、电站等环节的毛利率最高分别触及45.8%、37.34%、21.8%、33.54%和50%。
但对于光伏行业的高补贴政策,在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甚至负面的影响。部分光伏企业专为补贴而来,生产经营活动看菜吃饭,硬凑条件卡点卡线以满足补贴申领条件,甚至还有企业为此不惜跨界进入光伏圈,根本不考虑长远发展战略。而受高补贴政策刺激,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行业,盲目投资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光伏行业也因此产生了一些高投资、高负债和低核心技术含量的企业,由此埋下了“三高一低”的隐患。随着2018年我国推出著名的“531新政”,大幅减少了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光伏企业的盈利随即普遍出现下降,尤其是这些“三高一低”企业,其中一部分甚至破产倒闭。当然,这种因为高补贴而催生“三高一低”企业的不合理现象,并非仅限于光伏,在新能源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也同样存在,其中也包括锂电池行业。
今年10月28日,锂电池大户江西安福国锂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福国锂”)因严重资不抵债,被江西省安福县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宣告破产。安福国锂此时在手资产经过拍卖仅得82.3万元,远无法覆盖其高达1900多万元的负债。如果不出意外,这可能又是一家“三高一低”企业。
而在安福国锂这家注册资本高达六千万的锂电大户突然“死亡”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侦碳家愿将所闻所感为您一一道来。
01
债务近两千万,资产仅剩80多万,债权人几近血本无归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8年7月4日的安福国锂,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此外还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动车和新能源照明等。由于赶上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风口,安福国锂在成立初期曾一度发展较为迅速,但也因此带来了盲目乐观情绪,不要说做大做强,还没有做到小而精,就已经开始追求小而全,将产线全面铺开而且还借下巨额债务,最终导致债台高筑而破产。
侦碳家通过公开资料了解到,安福国锂相关股东对安福国锂的实际出资仅有70万元,这笔钱对于普通人的年收入来说也许意味着高薪,但放在锂电池乃至新能源行业却都几乎微不足道。打个简单的比方,70万元可能最多也就相当于一套生产线的价值,可能还是中低端的。由此观之,安福国锂实际的生产设备和条件相比行业头部企业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虽然近年来国家陆续给了包括锂电池行业在内的新能源行业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但这是针对整个行业而言,并非担保安福国锂就一定符合享受资格,而且安福国锂的发展如果主要依赖补贴和优惠政策,长期来看也会缺乏内生竞争力。锂电池行业带有一定赢家通吃的性质,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早已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头,留给安福国锂这样后来人的市场份额并不多。而且锂电池行业虽然入行的技术门槛不算高,但高端技术还是非常吃研发的,对研发团队和研发经费的需求较高。以安福国锂总共寥寥几十万元的投资,可以推断出其整体资金也相对缺乏(毕竟新创企业主要依靠债务融资而非股权融资,是违背财务管理基本原则的),几乎很难分再出足够的资源用于研发,在叠加其缺乏技术储备,技术上不要说争先进,能避免落后掉队,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但就是这样,安福国锂还并不满足于仅仅聚焦锂电池领域进行精耕细作,反而一心想要进一步涉足电动车和新能源照明等领域。这进一步摊薄了安福国锂本就不宽裕的资金、经营和管理资源。
当然,安福国锂的股东投资仅70多万元,并不意味着安福国锂可以动用的资金量就这么多,因为还可以通过借款通过负债来获取更多资金,但一定会存在并受到融资上限的制约,而且过多的债务也会带来清偿压力。
由于安福国锂无论在锂电池行业还是在电动车和新能源照明等行业,都缺乏竞争优势,尤其和头部企业相比,在技术、质量、营销和业绩方面的差距巨大,长期来看竞争力必将越来越弱,被淘汰可能也难以避免。因此安福国锂成立还不到5年,就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严重资不抵债,而进入了破产程序。2023年5月8日,安福国锂破产清算案竞争式指定管理人的评审会议在安福县人民法院召开,这也是2023年该院首场竞争式指定管理人评审会议。
在法院审理中,经过核定,安福国锂应当清偿的债务总额超过了1,942.66万元,但其约40套生产设备的拍卖所得资金仅有82.3万元,这几乎是是安福国锂唯一可供清偿的财产。安福国锂早已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地步,清偿能力更是明显不具备,因此符合破产条件。而且由于重整、和解等方式不适用,最终被裁定破产。
从成立到破产,不到短短五年时间,曾经在新能源行业充满朝气的安福国锂就全面停产,并在破产中走向了企业终点,着实令人唏嘘。但在新能源行业急速发展的历程中,安福国锂又只是一个缩影,不但反映出新能源行业的前后巨变,包括产能过剩、市场增速减缓,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内卷加剧等重大趋势变化;也可能代表了一批最初选对风口,但后续却缺乏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的日益严峻挑战。
虽然安福国锂名义上的注册资本高达6000万元,但截至安福国锂破产,其股东实际到位的出资也仅有70万元,由于安福国锂股东的实际出资严重低于注册资本数额,法院判决应向安福国锂股东追缴剩余的5930万元。安福国锂持股75%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孔丽华,也因为没有履行法院的执行判决,而被法院列入了“失信执行人”名单。不过此时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实控人孔丽华此时根本没有履行能力。
安福国锂的股东实际出资额远低于注册资本,甚至还不到后者的1.2%。侦碳家认为,如此低的出资率和出资额,与安福国锂的1900万债务相比如此悬殊,可能反映出安福国锂对债权人的一种误导乃至忽悠,后者的债权也因安福国锂本次破产而几乎灰飞烟灭,按照低至不足1.2%的清偿率衡量,实质上可谓血本无归。
02
6000万注册资本,实际出资仅70万
按照财务管理的理论,在企业的开创初期,通常以股权融资为主,而依赖债务融资则不现实。因为此时的企业尚未进入稳定运营,各种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并存,总体风险较高,收益有限的债权人一般不敢向企业大量放贷,企业想要依赖债务融资也不现实。只有愿意承担高风险并追求高回报的股权融资才是初创企业最匹配的融资方式。当然,企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简单套用理论,但万变不离其宗,而且安福国锂也未体现出可以颠覆理论分析的特殊因素,比如核心技术或者核心产品,因此股权融资同样应该比债务融资更适合安福国锂。
但安福国锂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股东在出资寥寥70万元后就偃旗息鼓,像缩头乌龟一样不再有任何新的注资进展,最终留下了5930万元的出资缺口直到安福国锂破产也没填上。反而债权人仿佛在以厂为家,为了安福国锂的运营不断掏出真金白银,结果1900多万债权最终被清零。可以说,安福国锂股东和债权人的角色和职能都发生了严重错位。
过去,我国公司法对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即实际出资额可以低于注册资本。当然,出资以后就不可以再中途撤资,否则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抽逃出资罪,但安福国锂的股东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认缴制也存在明显弊端,其中就包括注册资本虚高,安福国锂的股东以区区70万元出资撬动6000万元注册资本来圈钱,更是将这种弊端表现到淋漓尽致。因此新公司法修订后,摒弃了认缴制,改回了实缴制,不过对于已有的存量问题,也给出了5年的缓冲时间。用70万元出资打出6000万元的旗号,这样的圈钱手段未来在实缴制下将会有所遁形。
不过无论认缴制还是实缴制,股东都要按照注册资本对应的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因此安福国锂的实控人孔丽华等股东,也要按6000万元注册资本对应的持股比例,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不过债权人想要从这些失信执行人,即老赖处得到追偿,实操难度巨大,几乎无可能。
在新能源行业,有一部分企业就是直奔补贴而来,只有短期目标,缺乏长期规划。一般市场增长放缓,政策和补贴力度减小就因无利可图而现出原形,其中是否包括安福国锂,相信每位判断者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当然,安福国锂的破产除了除了与自身的运营、战略、以及实控人出资率等因素有关,锂电市场自身的增速放缓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03
下游需求低迷,业绩放缓导致新项目投资减少
从2023年初起,锂电企业也普遍出现业绩放缓态势,以龙头宁德时代为例,其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2.01%,远少于2022年的152.07%和2021年的159.06%。
锂电企业在2023年的业绩放缓趋势也影响到锂电新签约项目数量及投资金额,后者出现了锐减趋势。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及四大主材共有137个新增规划项目,较2022年减少近一半。按公布投资金额的122个项目进行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产业拟投资总额约7500亿元,较2022年下降超46%,尤其是负极材料项目,新签约项目投资额仅为去年的18%。
不仅是投资新项目,存量项目在业绩放缓的大势下,也面临着被砍的局面。其中包括华体科技决定终止认购莫桑比克九州资源公司85%股权,寒锐钴业则终止了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
除了锂电行业本身的不利变化,下游行业的需求同样出现了增速放缓,这同样影响到锂电企业的业绩。今年1-3季度,由于下游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的需求增速放缓,锂电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凸显,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盈利承受较大压力,也包括安福国锂在内,最终成为后者破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受政策和补贴等有利因素影响,很多企业曾一窝蜂涌入新能源行业,其中不乏专门为获取补贴而来的皮包公司,后者不仅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必要资金,还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获取大量融资。但最终随着市场和产品的退潮,这些皮包公司终会显露出裸泳的本来面目,但此时其核心资产可能早已不知去向,唯有大量债务会与破产深度捆绑在一起而被消灭,空留一地鸡毛给投资者和债权人。这次安福国锂的破产事件,也再次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醒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前事不忘,方为后事之师。
THE END
侦碳家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标题 : 安福国锂负债近两千万轰然破产,注册资本六千万实际出资仅70万成空壳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