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光伏大佬“新版本”

  或许是纯属巧合,也或许就是客观使然,总之,中国光伏产业从一诞生就显得十分另类。也许它的发展历程尚且短暂,也许它的根基尚称不上牢固,也许它所遭遇的非议也已不计其数,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培育“明星”的摇篮。

  在前文《赛维LDK,冬天正在远去?》中,笔者曾有这样的描述:“在过去的不到十年之内,中国光伏产业以典型的‘中国速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而与此同时‘中国光伏骄子’也在以群体的形态茁壮成长,并反过来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走势。施正荣、苗连生、彭小峰、高纪凡、瞿晓铧、杨怀进、赵建华……,这一连串耀眼的名字已经刻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史册上。”当然,与这些名字捆绑出现的自然是: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CSI阿特斯、晶澳太阳能、中电光伏……

  不过需要申明的是,时至今日以上名单的任何一个依然配得上“中国光伏大佬”的名号,但如若还想用彼时的名单来囊括“中国光伏大佬”这个群体,恐怕就会显得有点那么落伍。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光伏大佬“新版本”早已是应运而生。

  客观来看,金融危机之后的两年,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横空出世者并不在少数;但要说能以“后起之秀”的身份入围“中国光伏大佬”的行列,保利协鑫和朱共山算得上最当之无愧者。这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光伏产业“明星摇篮”的称谓,并非昙花一现,大有源源不断之势。

  如果在你的印象中,朱共山的称谓还停留在“电王”那个年代,那就更加落伍了。不过这也难怪,因为朱共山和保利协鑫的光伏之路其实也就走了一年多而已。

  简单回顾一下这并不算太长的一年多时间。2009年6月朱共山以263亿港元收购江苏中能硅业的全部股权,由此开始保利协鑫在光伏领域快速疾进。2009年底保利协鑫多晶硅产能达到18000吨,实际产量则为7454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超过40%,行业龙头地位逐步确立。2010年保利协鑫扩产步伐继续加快,前三季度保利协鑫累计生产多晶硅约12,099公吨,同比增长约183.5%。

  值得一提的是,保利协鑫在光伏领域的布局并未局限于多晶硅一个环节,2010年1月11日保利协鑫以8.54亿元人民币收购高佳太阳能70.19%股权,向中下游拓展的意图进一步被外界熟知。至12月6日保利协鑫举行3.5吉瓦硅片产能达产仪式之时,或许你会发现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的名号已经悄然易主。(另外,保利协鑫向下游拓展自然也包括光伏电站领域,在此并不多赘述。)

  曾几何时,当赛维LDK用3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片供应商之时,“LDK速度奇迹”是不少国际友人由衷发出的赞叹和赞扬。但当现在,保利协鑫再次用更短的时间达到这一高度之时所引发的反响似乎并不强烈。或许这也可以用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理论来解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光伏大佬的“版本”已经被刷新。

  如果这就是简单的复制那倒也罢,但当把保利协鑫和赛维LDK的光伏之路拿来类比之时,你也许就会轻而易举发现其中的异同。同样是闪电式的扩充产能,但赛维LDK缺乏的就是对原料的掌控,当其后来意欲“弥补”之时,却不料遭遇金融危机的突然侵袭,甚至限于全军行将覆没的境地;而保利协鑫看似也是疯狂豪赌,但因为有了“中能硅业”这个坚实的基础,也称得上是平稳前行。

  这样的类比并非是对某种发展模式的非议,何况所处大环境也有天壤之别。只是从中国光伏大佬“版本”被刷新的进程中,似乎也看到了中国光伏产业进化和升级的缩影,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本文仅有的微薄贡献。

(作者系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分析师Siro)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