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光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光伏“寒冬”
经过“寒冬”的洗礼让企业不断对自身进行产业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面对突发情况的抵抗力。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各国下调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需求增速下滑,欧美为保护本土企业,对我国出口光伏电池设置贸易壁垒,而我国的光伏产业又主要面对海外市场,这就导致产能阶段性过剩,产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处于疲软状态,随之整个行业进入低谷期。面对这种情况,产业调整也成了国内企业的必然之举了。大企业凭借其自身模式和内在能力的优势,以技术和经济基础为依靠,可以研制新产品,注重成本的控制以及品牌的打造。同时往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增多产品的种类,形成设备制造研发、电池生产、太阳能发电的全产业链模式,进行一体化串联整合,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更有部分大企业依托借其自身优势进行逆市扩张,以赢取未来市场。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的原因,企业规模不大,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而光伏组件的附加值本就低,又因为在先期盲目扩张、赚“快钱”,随着时间引进的设备也开始逐渐落后,产品也逐渐走向微利甚至无利,也就没有能力去更新设备,质量上不去,就谈不上争取订单了,陷入了入死循环。而增强企业的生存力唯有降低成本,提高含金量。依靠多企业的抱团整合。首先共享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融合,摒弃生产效能、科技含量、性价比不合理的生产线,腾出资金和科研力量。在技术上进行共享提高,在优势技术上进行巩固加强、研发改进和技术创新,掌握领先的先进技术,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远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光伏寒冬,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规模,实由追求大到精的转变,同时在资金的运作、生产和管理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完善以压缩成本,从而争取赢得市场份额。
通过技术进步和突破降低生产成本,让光伏发电的应用规模化。工信部发布的《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 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 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 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 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 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而中国最新出台的政策光伏上网电价1至1.15元每千瓦。由此可见,降低发电成本迫在眉睫,而技术水平成了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注重成本的控制。光伏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成立之初,存在着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在产业链方面也不不完善,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都有所欠缺,而“光伏寒冬”的到来,促使企业加快产业调整、企业的转型升级,由“规模第一”向“成本优先”转化,摆脱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二是龙头企业应利用其自身用的技术、规模和资金等优势,利用其很强的运作能力,在产业上升阶段,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光伏发电的转化率。据了解,多晶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垄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光伏产业大部分利润被成本抵消。所以,掌握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推荐专题
-
4 光伏冬天里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