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界:光伏行业每日(7.31)晨报
受海外低价倾销的冲击和市场大幅滑坡的影响,国内多晶硅行业陷入大规模停产。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鲁瑾告诉记者,目前,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7家尚在开工,其余均关闭生产线。而维持生产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如果考虑已经关停的企业,国内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
而根据多晶硅生产经验,多晶硅工厂若持续停产1年以上,重启成本则高昂,甚至可能彻底废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所长高宏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此种情况再持续半年,则我国几乎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将面临彻底倒闭的命运。
在万分紧急的形势下,7月2日,商务部正式收到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核心子公司)、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书面申请,“双反”调查就此展开。
低价背后暗藏陷阱
“双反”也许可以救我国多晶硅企业于水火,但也让国内众多的下游光伏电池、组件企业有些担忧。这也不难理解———多晶硅巨头们扩产带来的生产成本和售价的快速下降,是组件成本得以下降的重要原因。
而如果将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料挡在门外,可供选择的供货商减少,价格则必然会上扬,成本增加自然也直接削减了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也难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会告诉记者:“‘双反’是一把双刃剑,杀伤了敌人,也有可能损害到自己。”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海外巨头也不会永远亏本赚吆喝。不惜亏损以占领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后再改变定价策略,正是国外大公司一贯采取的战略。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多晶硅同比增加了94.5%,从韩国进口增加了12%。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不采取行动,放任美韩的低价倾销,等到国内多晶硅企业丧失与其竞争的能力,海外巨头很有可能重新举起价格“大棒”。
吕锦标也表示,“双反”的确有可能带来多晶硅价格的小幅上扬,但上涨幅度肯定是在合理的区间,毕竟产业需要良性发展,企业不能总是亏本经营。虽然暂时可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下游企业更应着眼于长远的利益。
以儆效尤震慑欧盟
对美国多晶硅的“双反”调查及韩国的反倾销调查,一方面能够保护和促进国内已经成长起来的有一定实力的多晶硅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解决中国光伏行业“两头在外”中原料依赖进口的现状,为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反制美国对我光伏组件产品的“双反”,也是对其他效仿美国对我有“双反”意图国家的有力震慑。
德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也是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地之一。7月19日,德国新任环境部长PeterAltmaier称,反倾销程序或是确保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途径之一。20日,德国光伏企业Solar World首席执行长Frank Asbeck声称,德国企业已在德国环境部支持下向欧盟提出了针对中国企业的诉讼请求。我国选择此时出台对美“双反”,正是对欧盟最有力的震慑。
在上月的一次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欧洲光伏企业准备提出反倾销调查的问题时表示,中方对个别欧洲太阳能电池企业欲提出贸易调查申请的情况严重关切。欧盟若对中国光伏产品设限,恐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沈丹阳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和很多国家的相关产业是优势互补、密切相关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去年从德国进口多晶硅材料7.64亿美元、电池生产用的银浆原料3.6亿美元;累计从海外采购的约400亿元光伏电池生产设备中,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占到了45%。
和当初美国提出“双反”时相比,我国的态度已有很大不同,而且言下之意非常明显——如果欧洲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中国也绝不会任人宰割。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7日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