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界:光伏行业每日(10.16)晨报
②祸福相倚 光伏产业“双反”危与机
美国贸易制裁的大棒到底还是落了下来。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在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下,这个裁决结果并不意外。它不是个例。同时发生的有对华为与中兴进入美国电信市场的刁难。之前和中国三一重工有关的罗尔斯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兴建风电站的计划也遇阻,理由是风电站“靠近美某军事基地”。为了阻挡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美国“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真正打击,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因为,去年中国光伏企业总出货量中仅有百分之十几是出口到美国,即便中国产品全部退出,影响也有限。中国出口的大头在欧洲,几乎占到80%左右。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光伏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虽不算大,增长速度却有加快之势,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一倍还多。美国“双反”,大大抬高了自身市场的门槛,价格优势不在,又没有技术实力做后盾,中国光伏产品输美之路将被堵死;更让人担心的是,欧洲会不会步美国后尘?今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虽然,前些时候有消息说,中欧光伏贸易摩擦有缓和可能,但美国“双反”若给欧盟发动贸易战增加了筹码,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就不仅仅是雪上加霜,而将是生死存亡的考验。
一切虽在未定之中,但要做最坏的打算。贸易大战从来都是你来我往,应对美国“双反”,企业必须应诉,中国对美国输中产品反制也不可避免,目的不但是增加美国滥用贸易制裁的代价,还要敲山震虎,若中国反制有力,欧洲对中国光伏产品下手也不敢过分。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光伏产业也不例外。而贸易大战无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谁都没有好处。
虽然“危”在当下,但“生路”仍在。美国“双反”的范围并未扩大到上游电池片,因此中国企业可以选择海外建厂和海外贴牌等方法规避“双反”的影响。同时,由于税率普遍上调,也为真正具备技术、品牌和产能实力的厂商提供了扩大优势地位和市场份额的良好机会,当前危机形势将倒逼行业加速洗牌和整合。
不过,这种求生之路仍属救急之策,为长远计,中国光伏产业必须在技术和市场上拼出血路。一个基本事实是,欧美动辄贸易保护自是不义,但也让中国光伏产业自身的软肋暴露无遗。
中国光伏产业短短数年间的飞速发展令人瞠目,可95%以上的产品要靠国外市场消化的事实没有改变。虽有“光伏大国”的名头,但严格说来,中国只能算“电池和组件制造大国”。因为,上游的晶体硅材料多为欧美和日本几大厂商所垄断,中国光伏产业所需要的诸多设备和生产技术也来自欧洲。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这意味着新能源产业生机无限,也表明,我国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太低,低水平重复、产能过剩和地方保护主义不可避免。
总体上说,虽举着新兴产业的大旗,但我国光伏产业并未摆脱为欧美市场打工的角色,而且“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传统加工工业“三来一补”的老路仍走得乐此不疲。市场好时,“快钱”来得容易,而一旦转冷,这种内外失衡的产业格局便备受打击。显然,中国光伏产业之危的根源不在于“双反”,它只是让危机提前了而已。
因此,应诉必须,反制必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推进产业升级,摆脱核心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链困境。企业只有形成独有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立足于欧美市场,而不惧任何贸易制裁;只有我国市场应用的大门被打开,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忧患也才得以消解。这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机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