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规模太阳能日照跟踪技术的研究

  太阳能的工业化利用,必须以大面积采光、大规模聚光为前提。采光设施的建设、运营成本高,占整个建站成本的50%以上,使用寿命短,是导致电站总体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这里面包含着几个相互制约的技术因素:

  ⑴、大面积采光与抗风能力的矛盾;

  ⑵、大规模精确跟踪与伺服成本的矛盾;

  ⑶、设备低成本制造与材料成本、工艺成本的矛盾;

  ⑷、长期在野外风沙环境中运行的维护、镜面保洁等运营成本的问题;

  ⑸、聚光材料的抗老化问题等等。据各国近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现有的“有源驱动式”的跟踪技术,不仅技术复杂、材料成本、工艺成本、运营成本高;而且一般只能在野外环境中有效运行2~3年就要报废或更新1;抗风沙能力差,且不能满足大规模塔式超远程(≥500米)、反射式定焦聚光的精度要求;只适合做小规模实验研究或是家庭使用,是造成太阳能电站“建不起”、“用不住”、“效益低”的根本原因。

  由于上述的原因,目前实际上的大部分太阳能电站都是采用不跟踪日照的“固定式”安装的技术方案,如图2:

  图2 “固定式”安装的普通光伏太阳能电站

  一部分用于研究、示范性的太阳能项目根据对日照采光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单轴跟踪和双轴跟踪的两种形式。如图3、4是槽式光热电站的聚光槽和普通光伏电站的极轴式的一维跟踪形式;图5~9是二维跟踪技术的应用实例:

  图3 槽式光热电站的聚光槽及集热管照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