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如何高质量推进?国资委携50余家央企走进汉能寻求答案
7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组织50余家中央企业代表走进汉能北京总部,举行“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共议清洁能源发展大计,研讨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本次研讨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办,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亟需加快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而能源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发新能源,不断改进能源转换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新能源利用技术和供应服务商业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会上,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发表致辞,他表示:“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柔性光伏就是一种更加经济、清洁、有效、环境友好的能源方式,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前景巨大。”
(图: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
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彭建国及央企代表一行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汉能三十年所从事的正是清洁能源事业,薄膜太阳能、移动能源本质上是一种能源变革,是基础性、系统性的能源颠覆。薄膜发电就像人造叶绿素,随着薄膜太阳能的广泛应用,未来人类可以像绿色植物一样,通过薄膜直接利用阳光。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核心的移动能源,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
(图: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能源转型路径问题也是当前中央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央企业既是我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中央企业能源转型将对我国能源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市场化创新的重要动力,将与国有企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承担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的任务。
研讨会上,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丁建做了《薄膜太阳能技术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价值》演讲,他认为,汉能是全球化的清洁能源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打造了集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及多样化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清洁能源产业的探路者;另一方面,汉能作为民营企业,在发展理念和路径上契合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在国家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占据六大产业,在国家制造业发展、能源转型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图: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丁建)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也表示,希望国有企业、中央企业能够在改革发展中植入像汉能这样民营企业的创新基因,最大化地释放企业改革的力量和优势。
(图: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王忠明)
研讨会当天,国资委及央企代表还参观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回溯人类能源利用的变革历程、当代社会面临的能源问题以及未来能源利用的无限可能,了解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建筑、汽车、电子产品、可穿戴装备、商用无人机和特种产品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据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介绍,汉能将薄膜太阳能芯片植入各种载体,目前已打造了汉瓦、汉墙、汉路等发电绿建产品及汉纸、汉包、汉伞等移动能源系列产品,覆盖“住、用、行”等终端场景,改变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图: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
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然成为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和繁荣的重要支持。在我国,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会成为重中之重。据权威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发布的《电力企业全球市场化趋势》显示,随着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成熟,预计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超过一半。薄膜太阳能产业也在成本、投资和政策因素驱动下迅速发展,至2023年,目标市场的累计装机容量最高可达到697GW,达到光伏产业的24%。此外,2016年至2040年,能效领域年均投资额将超过15万亿美元,迅速扩张的能效市场暗藏着海量价值。
(图:央企代表参观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
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次研讨会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能源转型趋势,深入研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走进民营企业汉能,这对中央企业进行转型发展以及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提供了更多借鉴。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