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182或是技术“过渡”被动选择,谁才是标准尺寸“最佳候选人”?

近年来,随着产业技术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光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电力能源之一。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众多企业也积极创新、探索提升光伏产品性能的多种途径。

其中,基于大尺寸硅片的高功率组件是近年来行业上下游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采用的硅片尺寸不统一,造成光伏产业链包括硅片、电池到组件以及玻璃等辅材的制造成本上升,并对客户的产品选择,光伏系统的安装,上下游协同等造成较大困扰。

6月24日,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太阳能、隆基股份等七家企业联合发起《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共同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M10)。

“182”和“210”之间的博弈

事实上,这场关于尺寸的战争由来已久。

2020年5月,自光伏龙头组件企业晶科及晶澳相继推出的新品均站队18x系列以来,尺寸之争便由“166与210”的对决,升级为“18x与210”的对决。

在平价上网倒逼之下,光伏组件功率的年增速度成倍增长,而通过加持更大尺寸的硅片增大组件面积,也成为业内认可的最佳手段。

在这场争锋相对的战火中,站队18X尺寸还是210尺寸,各企业都在寻找更为合适的平衡点。

比如在电池的应用领域中,推动组件功率不断提升的同时,18X和210大尺寸硅片对导电浆料和金属化工艺的影响,引起了行业重视。

业内表示,继单晶PERC成为行业主流产品和常规技术之后,18X和210大尺寸硅片和电池的普及,将迅速带动多主栅(9BB及以上)和切片(半片或三分片)电池技术成为常规技术。

与此同时,大尺寸硅片扩散均匀性具有挑战,大尺寸电池丝网印刷难度增加,都对导电浆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导电浆料和金属化工艺设备的供应商应密切关注电池尺寸和技术的升级,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尺寸厮杀之下,部分企业试图扭转单纯的硅片尺寸游戏,并将市场重新拉回技术竞争,进一步抬高组件“门槛”。

除了晶科采用了叠焊之外,18Xmm阵营的组件企业在电池技术上也没有太大差距,但从组件的输出功率来看,隆基以530W领先。据介绍,隆基新一代组件产品(暂定为Hi-MO 5)的输出功率在530W左右,这并不是上限。

隆基介绍,Hi-MO 5应该是最快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这10GW产能是专门为新品上线的。新一代产品并不是Hi-MO 4的替换品,它将会与Hi-MO 4长期并行。

有新的主流产品流出,就难免有比较。业内人士将166、18X、210三种尺寸,通过项目模拟结果测算得出:较166组件,210组件可降低BOS成本1.6%,LCOE降低4.91%;而180组件相较210组件,LCOE可进一步降低约1%。

据悉,晶科最新发布的580W新产品Tiger pro,以及晶澳新品DeepBlue3.0,均采用180mm硅片。随着几大组件龙头企业的同时跟进,18X组件队伍迅速壮大。

根据晶澳、晶科和隆基的量产及产能规划,今年第三季度上述超高功率组件将实现量产,到2021年晶澳525W+组件产能将达到14GW,晶科和隆基产能分别达到10GW。

1  2  下一页>  
内容导航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