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交易市场机制下,如何像特斯拉一样获得名利双收?
在前不久刚结束的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上,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终于获得了批准,这对世界各国更加有效地控制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更好地完成自主贡献值而言,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碳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国家来说,它是通过市场机制正向激励企业节能减排、控能降碳的手段。在清缴额度时,那些碳排放配额不足的企业,需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额度交易,要么想办法减排,要么花钱救急,否则便要面临来自政府部门的处罚,以及第二年碳排配额的大削减。相反,那些碳排放配额有余的企业,则可将剩余额度售出,从而获取可观的绿色收益。举个例子,特斯拉在2020年通过卖碳获取了15.8亿美元,是主业售车净利润的两倍还多!碳市场不仅带来了环保效益,经济价值也一目了然!
当然,美国的碳市场起步较早,我国在今年7月份才正式上线,但作为目前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碳市场规模却不可小觑。除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目前还有另外两个推进绿色能源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一个是紧跟碳市场而来的绿电交易市场,另一个便是我国最早推行的针对绿色能源交易的绿证交易市场。
我国的绿证交易市场,最早在2016年提出,2017年正式实施。那时国家还处于以各种补贴政策来鼓励各地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阶段。绿证交易的诞生,一方面为缓解政府补贴压力,一方面为解决各地可再生能源消纳指标,一直以来遵从自愿认购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定位导致了“有量无市”的问题。而随着风电、光伏发电平价时代的到来,绿证交易替代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价值已经微乎其微。但“十四五”时期“双碳”目标的设立,却让绿证交易拥有了更为重要的能源转型价值。
在今年9月份,绿电交易市场的上线,更是将绿证市场有效激活。绿电交易的认证通过给绿电交易用户分发绿证来实现,也就是说参与绿电交易便可获得绿证,这让绿证市场和绿电市场捆绑在一起。
但不管是绿证交易还是绿电交易,其参与主体都是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类似于碳交易,企业通过售卖绿证或绿电获取收益,而消费方则是自愿为绿色价值买单的企业,主动提升绿电消纳能力的企业,当然也包括在“十四五”背景下,受环保指标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企业。
这三个市场机制的运行,为我国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支撑,也成为企业迈进清洁能源领域的催化剂。毕竟不管对于哪个交易市场而言,更加受益的一方肯定是拥有绿色发电能力的发电企业。况且绿电生产与碳排放本身存在着制约关系,企业自身生产和使用的绿电越多,碳配额的使用便越少,无论是卖电还是卖碳,都将为企业带去额外经济收益。
对用电企业而言,为了达成指标,或为了体现企业的环保理念,突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买碳买电的方式来实现未尝不可。但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消费端走向生产端,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方式。尤其是高耗能企业,如果自身配备清洁能源发电系统,也可以有效抵消一部分化石能源消耗,更直接地控制碳排放配额的支出,在碳交易和绿电交易中少花“冤枉钱”。
像是能环宝的一些客户,既属于发电侧又属于用电侧,在建设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后,利用电站自发的绿色电力进行日常生产,实现了低碳减排的主要任务。早期在还有发电补贴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份来自政府的关怀。而如今随着碳交易市场和绿电市场的推广,企业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和生产的富余绿电便汇入到交易市场中赚取一份绿色收益。因此,搞环保一定要牺牲经济吗?真正被牺牲的都是在观望中迟迟不动的企业,像是马斯克这种走在环保第一梯队的大佬,早就摸准了风向,名利双收!
同样的,回归到国际层面,据bp的数据统计,中国2020年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球30.7%,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似乎处于不利的局面。但是,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样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只要中国的企业齐心协力,完全可以将巨额的碳排放在我们内部消化,让中国在世界的碳排放交易舞台上处于不败之地,让中国的承诺早日实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推荐专题
-
7 光伏冬天里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