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光伏巨头电站卖不停!新一轮抛售潮中谁是接盘侠?

2024-06-07 11:38
新能荟
关注

如果说“531新政”后的挥泪甩卖是断臂求生,这一轮的抛售潮中光伏企业的步伐明显从容很多。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作为光伏电站第一股的晶科科技,在近日针对投资者的提问作出的回应,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晶科科技称,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是受季节光照和未转让溢价电站等因素影响,随着关照条件转好和转让计划如期推进,公司业绩会逐步提升。

原来早在今年年初,晶科科技全资子公司上海晶科就拟将其持有的9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公司100%股权,以8784.03万的打包价转让给电投徽融新能源有限公司。

事实上,光伏电站的生意场从未冷场过。如果说“531新政”后的挥泪甩卖是断臂求生,这一轮的抛售潮中,“以站换资”似乎成为光伏巨头们重新参与资本分配的新策略。

光伏电站卖不停

时间回溯到2018年,彼时抛售光伏电站是存在债务压力的光伏企业“快速回血”的重要方式,彼此的ST爱康还是爱康科技。

2018年8月,爱康科技宣布拟向浙能集团或其指定方转让包括浙江瑞旭投资等12家子公司100%股权、新疆聚阳能源科技99.75%股权及九州方园博乐市新能源70%股权。

"断臂求生"并未为爱康科技缓解财务困境,上半年其营收虽达到25.13亿元,但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却下滑46%。尽管爱康科技将此归因于电站出售后业务贡献的减少,却挡不住爱康科技接下来几年连续亏损的颓势。2024年5月6日,公司的股票更是被贴上了“ST”的标签,退市风险如影随形。

因熊猫造型光伏电站而名声大噪的熊猫绿能,曾一度是中国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与运营的佼佼者,也因深陷财务困境而不得不卖掉光伏电站来优化资产结构。

2018年12月31日的财报数据显示熊猫绿能负债总额高达220亿元,其中54亿元需在2019年内偿还。2019年3月,熊猫绿能宣布拟出售英国6个太阳能电站。此次交易金额约为3404.9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94亿元),预计出售后的确认收益约为180万英镑。此后,公司接连曝出高层离职、内控漏洞等丑闻,使得其在光伏圈的存在感逐渐减弱。

八年过去了,尽管政策日益缩紧,但这一轮的抛售潮,光伏企业的步伐显得从容很多。以晶澳科技、协鑫新能源、林洋能源为代表的光伏巨头,虽然同样加入了抛售的行列,但在行业大洗牌背景下却巧妙的衍生出一门好生意来。

晶澳科技:边建边卖、滚动开发

长期持有或是滚动开发,这是晶澳科技一路探索的问题。

2020年11月,晶澳科技达成了一项价值4.76亿元的转让协议,将其在甘肃和内蒙古的三家光伏电站转让给了国家电投集团旗下的相关企业。次年12月,晶澳科技再次进行股权转让,将其持有的北屯海天达、和布克赛尔海天达以及新疆九州方园这三家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以总计2.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中核汇能有限公司。

与爱康科技、熊猫绿能不同的是,晶澳科技在电站开发方面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步伐。

2024年3月,晶澳科技正式公告,公司拟斥资1.22亿元在扬州、石家庄两地投建三家光伏分布式电站项目。晶澳科技强调,此次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建设,契合公司一贯坚持的“开发、持有、转让”电站业务战略,边建边卖式的滚动开发电站已成为晶澳科技一项盈利颇丰的业务模式。

协鑫新能源:重资产“轻”转身

聚焦于光伏开发、智能运维和氢能的协鑫新能源成立于2013年,2019年年报显示其持有的光伏电站规模达到7.309GW,仅次于国家电投,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投资企业。

“531新政”后,随着国补拖欠、下调补贴,曾经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前期通过扩充产能抢占市场的协鑫新能源,其负债率一度飙升至84.14%。协鑫新能源不得不频繁出售旗下光伏电站来缓解负债压力。2023年10月,协鑫新能源下属13家子公司持有的36座已营运光伏电站的全部股权转让完成,本次交易现金净额约为16亿元。至此,协鑫新能源成功实现了光伏电站重资产的全面剥离。

交易完成后,协鑫新能源的资产负债率将实现约16%的降幅,流动资金状况也将得到显著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协鑫新能源已与超过134家光伏电站建立了各类营运及维护服务合同,总装机容量约4695兆瓦。

2022年7月18日,协鑫新能源拟在风险可控下投资投资保利协鑫天然气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天然气项目,协鑫新能源将凭借其管理、技术与经营的优势,为保利协鑫天然气集团提供经营管理服务。

协鑫新能源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轻资产、降负债”转型战略,公司业务也将更好的聚焦于轻资产运维及液化天然气(LNG)贸易。

林洋能源:轻下游重上游

2023年11月29日,林洋能源发布公告,拟将持有的18个全资下属光伏电站项目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上海羲融新能源有限公司,合计光伏电站资产为440.4MW,股权转让对价为11.83亿元。

这并非林洋能源首次出售光伏电站资产,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林洋能源先后进行了四次光伏发电项目的转让,总计回款金额分别为10.18亿元、24.39亿元、3.5亿元和13亿元。

林洋能源表示,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公司新能源板块由光伏电站发电业务为主模式战略转型调整至加大投建平价新能源电站规模以及上游的光伏制造业务。

2022年12月3日,林洋能源投资建设2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保守估计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历次出售光伏电站的回笼资金为公司战略转型以及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谁是光伏电站接盘侠?

在光伏电站的生意场上,央国企支撑起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以晶科科技转让的光伏电站为例,收购方电投徽融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央企背景,持股65%的是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其背后大股东有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的是国家电投集团安徽电力有限公司,为同属国家电投成员的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的百分百控股公司。

而这已经是2023年以来,国电投安徽公司第二次公开发力。2023年8月,林洋能源第三次将旗下14家子公司100%股权进行打包转让,同年10月,该公司又第四次转让了一家子公司的100%股权,这两次交易的收购方均为国电投安徽公司。

在政策的驱动下,以国家能源、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大唐以及国家电力为首的“五大六小”国家队正在积极布局光伏电站投资领域。未来“国民合作”或成趋势,通过合资共建的方式,央国企与民企实现资源共享与收益共赢。

对于央国企而言,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扩充其优质的户用光伏资产,并全程参与决策、开发与运维过程,打破信息不透明的壁垒,提升管理效率。对于民企来说,可通过合作降低资金压力,利用央国企的低成本融资优势,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整体收益。

央国企的雄厚实力与民企的灵活创新相结合,将有望在光伏电站领域创造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推动光伏电站的健康发展。

来源:NE-SALON新能荟LD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对文章内容进行任何改动,并请务必按如下格式标注来源和作者【来源:NE-SALON新能荟;作者:???】,本公众号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文标题 : 光伏巨头电站卖不停!新一轮抛售潮中谁是接盘侠?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