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又遭“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要离开东南亚?

2024-06-11 13:59
鲸维度
关注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正在东南亚重演。

2011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光伏电池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决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14.78%-15.97%的反补贴税。2014年,美国开启第二轮“双反”调查,调查范围从电池扩大到所有晶硅光伏产品。

在美国“打压”下,中国企业借道东南亚出口欧美,在海外将光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如今,东南亚这条道遇见了“拦路虎”。

随着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启动“双反”调查,最近不少光伏企业相继被爆出将关闭东南亚部分工厂的消息。消息称,隆基绿能(601012.SH)在马来西亚的光伏组厂将逐步关停,越南电池片工程的产线也全部停工;天合光能(688599.SH)泰国工厂的组件生产线在5月底便已停工,电池生产线计划6月13日左右停产。

6月5日,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回应称,东南亚的光伏产能是否一定要关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一是要评估市场竞争情况,二是要考虑是否将东南亚产能留作“备份”。天合光能则表示,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即将进入停产检修状态,这个检修每年的年中都会有。

龙头企业们并未放弃在东南亚的产能布局。但在美国政策变动下,东南亚还能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出海“根据地”吗?中国光伏企业又将去往何处?

01

东南亚光伏主要参与者

5月14日,美国政府提高多项中国进口商品301关税,光伏电池和组件2024年后的税率将从原先25%提升至50%。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公布裁决结果。

一天后,美国称对光伏电池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不再将太阳能双面组件排除在关税之外,并自6月6日之后恢复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进口光伏产品的关税,并要求进口产品在6个月内完成安装,以避免囤积。

回顾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历史,也与美国的“双反”调查有很大关联。

彼时,泰国、越南、印尼等国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推动本地光伏产业的发展。在FIT补贴、免税等政策支持下,东南亚的光伏产业有了承接中国企业产能的政策基础。

同时,东南亚还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料显示,东南亚国家光照充足,每年有每平方米1460至1900kWh的日照量,具有天然的光伏发电优势。

在美国“双反”刺激下,2015年5月,晶科能源完成在马来西亚的建厂和投产,随后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龙头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建厂,经过数年建设,龙头企业在东南亚均建成了垂直一体化产能。

近年来,龙头企业也在东南亚扩产。

2023年年报显示,隆基绿能在东南亚的在建工程有马来隆基8.5GW新建组件项目、马来西亚年产6.6GW单晶硅棒项目、马来西亚隆基拉晶二期等,预计投资额分别为28.42亿元、20.25亿元、17.64亿元。

晶科能源(688223.SH)有越南8GW拉晶切片、电池和组件项目、越南年产6.5GW+3.5GW拉晶和切片项目等,其预计投资数分别为56亿元、24.68亿元。

天合光能有越南基地扩产及改造项目、泰国基地扩产及改造项目、越南基地6.5GW硅片项目等,预期投资数分别为2.02亿元、12.45亿元、13.96亿元。

晶澳科技(002459.SZ)有越南新能源二期硅片升级改造项目、越南年产3.5GW电池项目、越南晶澳一期硅片升级改造项目、越南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项目等。

阿特斯(688472.SH)有泰国电池M6技改182项目、泰国组件M6技改182项目、泰国三期电池组件扩产项目、越南新材料项目,其预计投资数分别为3亿元、1.2亿元、38.5亿元、1.27亿元。

如果没有意外,中国企业将继续带动东南亚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意外出现了,美国的“双反”会成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句号吗?

02

行业深度调整

近年来,欧美围绕能源低碳转型和产业绿色发展的布局力度不断加大。如今其扶持本土光伏产业链的决心不断明确,这也加大了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难度。

美国对东南亚的“双反”调查,主要矛头便是中国企业——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布局产能以美国市场为主要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东南亚共拥有59.8GW的光伏电池产能、90.6GW的光伏组件产能,占全世界的9%-10%,生产集中在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泰国、老挝亦有产线,印度尼西亚则吸引了一些小型组件组装公司,服务于光伏产业。其中,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组件产能均超过50GW,还拥有26GW硅片产能,是主要的产能贡献者。

目前,全国光伏市场以中国、欧洲和美国为前三大市场。其中,美国光伏需求旺盛,组件依赖东南亚进口。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统计,当前美国市场光伏产品约四分之三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根据前文梳理,龙头企业扩建产能集中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均在美国进行“双反”调查国家之列。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借道东南亚进军欧美的路“变窄”了。

而同时,中国光伏正在经历行业调整期。

在2023年5月举行的SNEC展会上,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脆弱的、技术不够领先的、早期品牌通道不够完善的企业可能会首先受到伤害,能否在洗牌过程中活下来是存疑的。

事实确实如此,产能过剩、行业洗牌成为了行业笼罩至今的“阴影”。

据工业和信息化发布的2023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产量和出口均有增长。不过,全年主要光伏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出口总体呈现“量增价减”态势。1-12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

这也导致部分光伏企业业绩表现不佳。2023年,作为光伏龙头的隆基绿能收入1294.98亿元,同比仅增长0.39%,归属净利润107.51亿元,同比减少27.41%。其在财报表示,受产品价格下降与技术迭代影响,2023年公司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67.57亿元,其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71亿元(含因美国政策影响,部分产品长期滞港导致新增存货跌价准备约13.5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更多企业感受到了“寒意”。隆基绿能收入176.74亿元,同比减少37.59%;归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减少了164.61%。天合光能收入182.56亿元,同比减少14.37%;归属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减少70.83%。晶澳科技收入159.71亿元,同比减少22.02%;归属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减少118.7%。晶科能源收入230.84亿元,同比减少0.3%;归属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减少29.09%。

美国“双反”调查叠加行业产能过剩,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会少。

03

必须出海

在一系列的开拓下,海外已经成为了中国光伏企业重要的市场。2023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48%、62.66%、43.15%、54.48%、70.48%。

中国企业并不会轻易认输。就像10多年前,在国内遭遇美国“双反”重创后,不少企业在东南亚寻得了机会。如今,他们又在寻找着新的发展“土壤”。

除去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四国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着发展机会。一直以来,印尼在光伏产业方面的布局都落后于东南亚其他国家。而最近,印尼也开始加大了在光伏方面的投入。

2023年3月,新加坡与印尼签订了可再生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新加坡有条件的批转了五个项目,即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总计2GW的低碳电力至新加坡;印尼则是期望到2035年能向新加坡出口11GW的低碳能源。

2023年底,印尼政府和国际伙伴集团发起的印尼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发布了综合投资与政策计划。在列出的优先级项目中,光伏项目64个,共约3GW,投资需求约为28.3亿美元,多数计划于2024年发起;风电项目53个,共约5GW,投资需求约为44.8亿美元,均计划于2030年前发起。

2023年10月,天合光能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于印尼中爪哇Kendal工业园合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工厂,规划产能为1GW光伏电池和1GW光伏组件,计划2024年年内投产。

更多目光则是投向了光照同样丰富的中东地区。2023年10月,TCL中环与Vision Industries签署《联合开发协议》,推动在沙特共同建设晶体晶片项目;晶科能源与ACWA Power(沙特国际电力及水务公司)签署3.8GW PIF 3项目组件协议。此外,隆基绿能参与了沙特红海新城、新未来城的多个光伏电站的建设。

同时,在美国加大对本土产业链的投入下,布局美国产能也是不少光伏企业的选择。晶科能源201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投产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厂。2023年,更多企业密集布局。天合光能宣布投资2亿美元在美国建设太阳能光伏生产厂;晶澳科技宣布建设2GW的光伏组件厂;隆基绿能合资建5GW的光伏组件厂;晶科能源计划拆除原有生产线并改扩建为1GW太阳能组件生产线;阿特斯要建5GW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厂。

鸡蛋不会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除了东南亚外,中东、甚至美国都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下一个重要生产基地,中国光伏企业仍要做全球的生意。只是海外政策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规避背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作者 | Fanie

来源 | 鲸维度(ID:WhaleDimension)

END

声明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财经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鲸维度原创文章,版权归鲸维度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原文标题 : 又遭“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要离开东南亚?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