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OFweek视界:老牌光伏企业的破产之“痛”

  六、Q-Cells:业界巨头轰然倒地

  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德国Q-Cells于4月3号向Dessau一家法院提交破产申请。2011年该公司全年亏损额达8.46亿欧元(约合11亿美元),产品跌价与销售不畅使得入不敷的Q-Cells步履维艰。

  由于去年光伏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下跌近75%,不少非一线的光伏企业难以支撑,走向破产之路。但作为昔日行业内巨头之一的Q-Cells,它的消亡意味着行业“重新洗牌”,即西方光伏企业的主导地位正被大型高整合的中国光伏企业(比如尚德、英利以及天合)所取代。

  与大部分光伏企业类似,2011年Q-Cells以亏损告终。但相比于中国三大顶级光伏企业(尚德、英利及天合),该企业的亏损细节显示出其处于更为严峻的位置。对于2012年严峻的市场环境预期所导致的减值费用达3.985亿欧元,几乎占净亏损(8.458亿欧元)的一半。Q-Cells2011年营收10.23亿欧元,扣除非经常性费用,其净利率为-43.7%。

  更值得指出的是,该公司的毛利率为负值,这与中国大型光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Q-Cells的毛利为3300万欧元,总减值/偿付费用为9720万欧元,那么年度毛利率即为-6%。而中国光伏企业尚德、英利以及天合的年度毛利率分别为12.3%、16.7%以及16.2%。2011年平均ASP下跌25%-35%,Q-Cells的年度平均毛利率转为负值。在过去几个月里,市场定价很可能已经下降并低于Q-cells的最低成本门槛。

  鉴于此,企业开始生产产品就意味公司将亏损更多,这也是为何当市场开始全面复苏之时,一些企业反而关门大吉。过去一些年,那些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压力的企业无法熬过长期停产而走向破产之路就是明证。除了一些其它因素,这些动态因素也导致了Q-Cells走向消亡。

  OFweek编辑视点:曾经德国是让每一位光伏人士魂牵梦绕的一块宝地。德国凭借其优厚的补贴政策,成为了欧洲乃至全世界公认的太阳能产业领军国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德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5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也占到其全部电力消费的2%。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昔日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如今面临的道路却并不平坦。

  Q-Cells以及其它西方同行的失败原因并不复杂,就是“成本”二字。过去3、4年,由于光伏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大幅下跌,高成本的光伏制造商赢利遭到重创。尽管每一家多晶硅垂直一体化企业的价格并不一样,但组件的平均销售价格从2008年的每瓦4美元下降至2011年末每瓦1美元。随着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直至低于制造成本,很多原先在组件业务方面赢利的光伏企业出现不利状况。尽管大型企业Q-Cells比那些较小型同行“生命”延续了久一点,但依然逃脱不了濒临破产的宿命。去年,价格下跌低于绝对最低限额给Q-Cells致命一击。

  一叶落而知秋,Q-Cells的轰然倒地表明,受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德国的太阳能产业也面临重重困难,风光难再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