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10年11月(下半月)光伏行业热点评析

  概述:期内产业运行整体平稳,但也称不上“安宁”,几大热点事件的集中出现,再次为行业的发展敲响警钟。首先便是行业领军人物施正荣关于“明年全球光伏市场将过剩”的论调。2010年行将结束,2011年的全球市场如果真的充满变数,众多厂商又该如何应对?

  其次是“1-10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多晶硅35745吨”这样一个数据。虽然随着下游企业的扩产进程,多晶硅进口量的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但当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摆在面前时,想必也会引发业界的再次深思。

  再次是财政部宣布“取消2009年的39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这一调整。“金太阳工程”本身的调整或在其次,恐怕业界更希望从其中看出今后政策走向的些许端倪;最后是“保利协鑫终止与中投合营协议”的一纸公告。虽然只是一纸公告,但这已足以将发展势头迅猛的保利协鑫推上风口浪尖。

  1、施正荣:明年全球光伏市场将过剩

  11月18日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上称,受欧洲需求下降影响,明年全球光伏市场将肯定出现过剩。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从2010年年中开始,当德国、意大利等地区开始讨论并逐步确立2011年的补贴削减额度之时,“光伏市场将出现过剩”基本上已成为业界达成的共识。但同样是在这半年企业扩充产能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而2009年几乎已经占据全球光伏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企业更是一马当先。

  或许可以把这称之为真正的市场竞争,对于很多人而言,所谓的专家预判、舆论呼吁终究只是一个参考,或者直接可以置之不理,他们看到的是这个产业的光明前景,也相信自己的产品可以在广阔的全球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因此也就义无反顾地不断冲锋陷阵。但当市场供需失衡的那一刻,当最低层次的价格战已毫无效用可言之时,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这一亘古不变的市场竞争法则也自然会显现。

  但如果这其中有“政策”因素的推波助澜,则需另当别论。不过需要正视的是,中国光伏产业时间并不算长的发展里程中,确实存在着不计其数的上述现象,而这恐怕也是中国光伏产业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尚德、英利等扬名海内外的关键因素。但当客观环境已变,全世界的目光都已聚焦在这一新兴产业上之时,旧有的法则是否还能在升级了的市场竞争中灵验?考验的当然不止是个人的智慧。

  2、前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35745吨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多晶硅进口4242吨,同比增长98.6%,1-10月份累计进口35745吨。另外,我国10月份多晶硅出口158吨,前10月份累计出口1825吨。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虽然早在两三年前,多晶硅“国产化”进程的大幕已经拉开。那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呢? 2009年“国务院38号文”后遗症的直接体现,应该只是一面之词。回过来头再看,纵使“产能过剩”的论调有失偏颇,但彼时国内多晶硅产业重复建设的倾向确实存在,且相当严重。如若任凭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非但解决不了多晶硅的“国产化”问题,相反会造成更严重的资源、资金浪费。

  其实,解决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尴尬,力求多晶硅产品的“国产化”,这一出发点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多晶硅这一新兴产业和以往的多数传统产业并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借助国内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再加上规模制胜的策略,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但如果只将这几点简单移植于多晶硅产业,就想达到“中国制造”的效果,显然不现实。不真正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乃至创新,梦想永远都成为不了现实。不过从这一层面来看,当中国产多晶硅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之时,对于它的定义,至少可以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