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叶子背后的故事:走进“光伏茶”之乡
针对土地征用问题,隋海周说道,“我们租用农民的土地使用,在不改变其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灵活度还是很高的。即使将来不搞大棚种植,拆除大棚也是比较方便,也不会妨碍土地的使用。总结两点,第一,我们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百姓不会像被工厂用地征收一样彻底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第二,我们不改变农民使用土地的方式,农民依然在大棚内工作、生产,只是从农民转变成了农业工人,只是生产方式改变了。
而这,也是城镇化的一种。通过对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来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既满足国家城镇化的政策需求,也让农民们实现了增收。农民既可以稳定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在原来的土地上工作,还可以得到不低于种地收入的报酬。相比于原先的单独种地,收入甚至可以翻倍。”
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化
不耻于要政策:直面的担当
昌盛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做法值得借鉴。然而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政策的依赖性。目前国内很多光伏项目都是依靠政府的扶持在推动,整个产业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社会效应远大于经济效应。就目前这个农业大棚项目而言,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如何?他们能从这样的项目中获得哪些比原来更实际的收益?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光伏产业需要依靠政策,目前来说全世界的光伏行业都离不开政策支持。而且我们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并没有形成优势。这也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现状的原因之一。”隋海周强调。参考欧美国家如德国、美国的做法,他们在应用端对于光伏是非常支持的。比如说美国上市太阳能企业Solar City,就是典型的受惠于政策而崛起的公司。美国决定投建一个光伏项目的时候,为了吸引投资者,都会实现承诺一定的税收优惠,即使是有限时间内的免税额度,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都非常大。或者是在加速折旧方面进行变相补贴,这些都能对投资者们产生吸引力。
任何一个新事物要发展都是离不开支持的。光伏产业也是如此。只有到光伏发电成本和并网电价持平甚至低于常规能源成本时,才真正算成长起来,补贴也就功成身退。这两年国家政策补贴的主要目的一个是加速光伏产业规模化,另一个就是刺激光伏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增加新技术研究资金,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
针对农民能否从光伏项目中获益的问题,隋海周作出了详细解释。首先,把土地出租出去是最直接的一项。而且光伏与农业结合的方式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另外,光伏项目的引进不仅仅只是电站的建设,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相关投资。当地的财政收入也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地来源,这些都变相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每一个光伏项目投资都是有吸引力的。
以昌盛如今的情况举例。在公司来到这里之前,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生活质量仍然处在一个相对低下水平线。而现在,公司已经解决了当地70%-80%的就业问题。如果农民觉得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对华盛太阳能园区的工作进行承包。这样收益就能更加明确,也更明显。
当然,有些规模较大不能承包出去的,隋海周指出。比如说光伏茶叶项目,不过农民也可以通过采摘、维护以农业工人的形式获得收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推荐专题
-
4 光伏冬天里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