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多晶硅:背不完的黑锅

  简言之,就是中国的太阳能板污染严重,而导致高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正是多晶硅。在这一轮所谓调查研究中,攻讦者们转换了阵地,不再仅仅纠结于多晶硅的能耗,而是横向比较国内外太阳能多晶硅生产。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随着太阳能发电越来越被认可,单独攻击光伏产业固然吃力不讨好,如何在这其中牟利就成了必然——参与进去吃里面最大的那块肉。在多晶硅制造中获取最大利益,就是当今中国光伏产业者们攻讦的做法。

  命运多舛的中国多晶硅

  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中,有50%-60%来自硅材料的成本,所以,多晶硅光伏产业中的市场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2005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仅为60吨。作为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本土技术落后,多晶硅基本依赖进口。

  受全球光伏市场升温刺激,从2005年到2008年,多晶硅连续4年保持100%以上增速。

  此期间,多晶硅供不应求,市场行情涨势近乎疯狂。2008年最高峰时,价格一度暴涨至每公斤440美元,而2005年时的价格还仅仅是它的1/8,55美元。

  暴利驱使下,国内掀起了对多晶硅投资生产的热潮。由于受到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早期的部分多晶硅工厂因无法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规模小,导致能耗居高不下;同时,为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生产多晶硅产生的四氯化硅等副产物处理粗放,污染排放严重。

  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晶硅同钢铁、水泥等被“点名”,并被冠以“两高”的帽子。同期,包括优惠电价、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随之取消。

  之后,多晶硅就伴随着“两高”的帽子而让人厌恶。

  多晶硅一直背黑锅

  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至今,技术路线已经是第四代西门子改良法。而“两高”却是针对第一代改良西门子法时期多晶硅数据的看法,现在已经言过其实。

  据介绍,随着生产技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2013年国内多晶硅综合能耗水平已从2009年的200-300kwh/kg下降到130-150kwh/kg,还原电耗也从120kwh/kg下降至60kwh/kg,下降幅度达50%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