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欧盟“双反”终止对中国光伏的三大影响

2018年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俨然已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昨日,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长达五年的“双反”终于结束,我国与欧盟正式恢复光伏正常贸易。这一重磅消息,对于我国光伏行业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回顾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几乎是一部不断被“双反”和贸易管制的血泪史。短短十多年的发展时期,接连受到欧盟、美国、印度等国际主流光伏市场的贸易管制。然而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支撑,我国光伏产业硬是在逆境之中不断成长,在制造端和应用端都登顶全球第一,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优势的产业之一。

然而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在2018年迎来了转折,国内市场需求的放缓使得企业不得不再次寄希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但是美国来势汹汹,印度又在一旁趁火打劫,全球几大市场对于我国光伏产业并不那么友好。我国光伏行业因此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在此情况下,曾经是全球第一大的光伏市场再次对中国开放,紧闭五年的贸易大门缓缓打开,国内光伏人士无不拍手叫好。

然而与五年前不同的是,今日的中国光伏已经登顶全球第一,而欧盟却在“双反”之中故步自封,光伏产业逐年衰弱。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市场的开放对我国光伏市场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一、提振市场信心 缓解产能过剩

当初“531”新政一经发布,国内资本市场反应明显,光伏企业的市值经历了一轮大跌。现在欧盟市场传来的利好消息,也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数据显示,9月3日-9月4日,太阳能板块逆市上涨,太阳能概念板块涨幅0.78%,上涨公司数为84家,占太阳能概念板块110家上市公司的76%。

资本市场的变化向来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因为行业处于特殊的“寒冬时期”,欧盟市场的开放显得格外重要。更为实质性的影响是,欧盟市场的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危机。

由于对国内市场过高的预期,光伏行业在近两年掀起一波“扩产潮”。而很大一部分扩张产能都在2018年释放。产能扩张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却迎来了“寒冬”,如此一来,产能过剩的危机再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欧盟市场的开放,意味着中国光伏产品只要不低于“最低价格标准”,就可以在欧盟市场享受零关税待遇。这样一来,在国内无法消纳的产能可以通过合理的销售渠道,出口到欧盟,并且赚取不错的利润。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