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科技农业”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前言:近年来,光伏的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其中,光伏与农业结合的“农光一体”模式既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项目选址问题,实现了一地多用,同时也有助于光伏扶贫的推进,成为众多“光伏+”中最为成熟的路径之一。
近年来,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治沙、光伏+尾矿多个案例的实施,不仅为城乡增加了财富和生机,也让“低碳”、“零碳”开始走入城乡每个角落、走入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友好型光伏+”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之一。当前,特变电工新能源已经有多个“光伏+农业”项目案例在全国各地成功实施。
“光伏+农业”在我国的长线发展
我国截止2018年底,采用“光伏+”土地综合利用模式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已达到11.5GW。2016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光伏发电与种植、养殖业结合,充分利用荒山大棚、鱼塘等农业设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光伏应用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地面和屋顶,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如光伏+农业、光伏+牧业、光伏+渔业等。也就是说,光伏与各行业结合开发、与多种能源结合利用、与社会发展模式变革结合,采用高支架方式,上可光伏发电,下可种植农业,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土地(水面)利用效率价值。
多个光伏项目,各放异彩
1、中利集团
中利集团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旗下光伏业务有腾晖光伏与腾晖电力两家子公司。到目前为止,腾晖电力累计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已达6GW以上,是创新推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和“贫困村光伏农场”的行业领跑企业。
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光伏仅能用于喜阴作物和简单养殖业,成功实现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光伏板下的机械化耕种,填补了全球行业空白;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扶贫项目则是在“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基础上,按照分布式、标准化、品牌化、可复制的产业扶贫要求,以村为单位,每个贫困村建设一个占地15亩、装机容量500KW的光伏农场,创新实现了“光伏+农业+就业”的20年稳定叠加收益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可复制重点推广模式。
2、农光互补
农光互补项目,位于承建的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120MWp。特变电工新能源作为项目承建方,在项目中开创性地开展光伏系统设计,确保农业生产不减产、种植方式不改变、生产作业不影响:
项目采用超大跨度支撑系统,依托农业专家团队,以农业种植数据库、光资源轨迹模拟受光作为研究依据,形成最佳农业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农作物耕作需求,设置对应的光伏组件离地高度和桩间距,既能充分实现机械化作业,又满足每棵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将智能光伏与科技农业完美结合,保证农户增产增收。
3、林洋新能源
早在前几年,其实光伏行业和农业已经有了比较深远的合作。
当时,林洋新能源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共同研发的新型产业跨界联动模式,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区建立科研基地,采用”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模式,在全国35个“光伏+油牡丹”基地种植18000亩,育苗2000亩。该模式在2016年SNEC国家太阳能光伏工程展览会上获得“新概念钻石奖”。
而时隔今日,已经过去了5年,“十三五”以来,光伏发电技术进步更加明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光伏发电要最大限度实现LCOE持续下降,让光伏发电成为最经济的绿色电力,必将要在“光伏+”的助力下,使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光伏与农业、渔业、治沙、旅游、建筑等各种行业有效结合,构建万物互联的能源世界。
“光”之所向,“伏”射万家。“ 光伏+科技农业”的方案,一定程度上,也在为实现地球“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当然,光伏行业需要持续创新的企业,期待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政策,可以持续为实现”2035年中国人均1kW光伏“目标,为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报名参会】2024碳中和创新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