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突发!跨界巨头终止200亿包头光伏项目

三战三挫 屡战屡败

事实上,作为江苏阳光集团背后的实控人,“毛纺巨子”陆克平已经三次跨界光伏产业了,不过前三次均铩羽而归。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阳光集团并未因投资失败而元气大伤,反而因蹭上光伏热点炒热了股价,同时也换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实际并无多大的损失。

(一)首战光伏:2006年5月,江苏阳光与纳米-光热伏电池的发明专利人陈钟谋教授共同投资建立江苏阳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太阳能”),正式进军纳米技术太阳能光热伏电池领域。

阳光太阳能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江苏阳光以现金出资2480万元,占股62%;陈钟谋以发明专利技术作价出资占股38%。据称,该技术所生产的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5%,十分惊人。

然而,该光伏技术由于过于夸大而深受当时行业专家的质疑。不过,该公司股价期间受到资本炒作一路飙升。

2006年11月,该项目纳米太阳能热光伏电池项目开始中试,但其后再无任何进展。次年8月,该项目股权均被转让给控股公司,基本宣告本次跨界光伏失败。

究其原因,有报道称,主要原因在于纳米热光伏太阳能电池并网发电必须解决电量测试、国家标准蓄电池配套及其他配套系统问题,其产业化目标更是遥遥无期。

(二)再战光伏:同样是在2006年,在宣布纳米热光伏电池项目一个月后,江苏阳光宣布与宁夏东方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宁夏电力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出资协议书,三方按65%、25%和10%的比例出资设立了宁夏阳光硅业,注册资本为3.6亿元。

根据公告,宁夏阳光硅业的生产规模为年产多晶硅4000吨,第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1000吨高纯多晶硅等,项目投资约为12亿元。而当时硅料行业龙头新光硅业的总产能也大约只有1000吨,宁夏阳光硅业一举便可成为“亚洲硅王”。

2007年8月,该多晶硅项目正式启动。然而次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市场需求低迷,其后宁夏阳光硅业多晶硅生产成本严重倒挂,资不抵债,无法正常经营运转,于2013年进入破产程序,2016年完成破产手续,2019年正式注销工商登记。

(三)三战光伏:2008年7月,宁夏阳光硅业与海润光伏签订多晶硅供应协议,根据协议约定,该公司将在2009年内向海润光伏供应太阳能级原生多晶硅1000-1200吨,总金额约27亿元。

更令人惊叹的是,除了要预先支付部分定金外,协议要求在供货期内海润光伏要全部带款提货。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宁夏阳光硅业当时尚未投产,就将全部产能转卖给海润光伏一家;而且支付方式明显偏向宁夏阳光硅业,而海润光伏的支付能力也存在疑虑。这也显示,陆克平与海润光伏的关系不一般。

到2010年3月,江苏申龙决定卖壳给海润光伏;其后,紫金电子收购了海润光伏33.6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紫金电子正是阳光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2012年2月,海润光伏借壳成功上市。

然而,由于海润上市三年业绩承诺均未达标,“对赌协议”中阳光集团失败,为此补偿了6亿元。

不过,作为海润光伏的控股股东,陆克平及阳光集团施展“腾挪术”,通过分红和减持等方式,“吸食”海润光伏,以填补其亏空。仅紫金电子在海润光伏身上累计减持套现金额就超过20亿元。

2014年,海润光伏巨亏8个亿,元气大伤。2019年7月,海润光伏黯然退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