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的“吃里扒外”:用阳光种菜又卖电
当种植户在烈日下慌忙拉上遮阳网时,又不得不担心作物因光照不足而减产;当寒冬来临,燃烧煤炭或接通电网的取暖设备轰鸣作响,电费账单与碳排放量同步飙升。这种“既要遮阳又要透光”“既要保暖又要省电”的矛盾,让传统大棚陷入与阳光的反复博弈。
藏在玻璃里的“阳光收割术”
碲化镉发电玻璃的登场,终结了这场长达数十年的“能源拉锯战”。厚度不到两毫米的发电玻璃,既能让番茄红得透亮,又能让电表倒着转。 这种黑科技背后藏着三重魔法:在阴雨天仍能保持15%以上的发电效率,比传统光伏板更懂如何"薅阳光的羊毛";特制镀膜像智能滤镜,把植物需要的红蓝光放进来,把灼伤叶片的紫外线挡在外;更绝的是它轻如蝉翼,老式大棚只需更换屋顶玻璃,就能原地升级成"发电农场"。 据了解,一个标准碲化镉发电玻璃大棚(约1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50万度,不仅能满足自身供暖、降温、滴灌等全部能耗,余电还可并网销售。当传统大棚还在为能源账单发愁时,覆盖着这种玻璃的屋顶,已经在晴天发电、阴天储电,甚至将多余电力卖给电网。
当玻璃大棚开始“反哺”电网
碲化镉发电玻璃屋顶正在创造惊人的能源奇迹——在荷兰,一座“太阳能温室”试点项目已实现能源自给率140%;韩国济州岛的“发电玻璃草莓园”年产量提升了23%,而在光照强烈的干旱地区,这种玻璃正成为“沙漠变绿洲”的推手——光伏电力驱动海水淡化系统,不仅能精准控温减少水分蒸发,特殊涂层还能在夜间收集冷凝水循环利用。 碲化镉发电玻璃已撕开传统农业的能源天花板,当一片玻璃既能种菜又能供电,甚至让大棚从“耗电户”变成“供电户”,这场“双轨并行”的农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阳光的关系。或许用不了太久,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时,除了关心是否有机,还会多问一句:"这菜是几级发电量产的?"
原文标题 : 大棚的“吃里扒外”:用阳光种菜又卖电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征集立即参编>> 零碳智造·工商业光储发展蓝皮书
-
限时申报立即申报>> 0Fweek 2025工商业光伏/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月30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光伏储能工业应用场景专场研讨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