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大洗牌,要先拿谁祭旗?
硅料专治各种不服。
光伏产能过剩,行业冷暖自知。有的环节或许还能咬牙硬挺,硅料这一环却不是想挺就能挺得过去的。施博士当年就是败在硅料上,跑路美国种大麻的彭晓峰也是栽在硅料上。像这一轮又杀回来的小公司南玻A、东立,以前就是在硅料上吃了亏,这一轮千小心、万谨慎,未成想在建项目又成了烫手山芋。强悍精明如隆基者,多年来总是借鸡生蛋,也没胆量亲自下场干硅料。但是,没有被硅料教训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硅料的大坑,掉进去容易爬上来却难。这一轮,先拿谁来祭旗呢?
01
光伏周期底部乍现?
光伏洗牌,究竟要洗到啥时候?赶碳号最近看到了一点希望。这是因为,硅料价格,终于迎来预期中的下跌。战火已经从组件、电池、硅片延烧到了硅料——硅料的暴跌,几乎是一步到位式的。
和其它环节相比,硅料的集中度高、头部企业间市场默契度也高。更重要的是,在硅料这一环,领先者与落后者之间拉开的差距也足够大,“洗”起来容易。
所以,硅料价格战,对于硅料环节是个坏消息,对于落后的硅料企业,更是个致命的坏消息,但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却可能是个好消息。仅从供给侧角度,我们假设一下:当占全行业一半以上产能的硅料TOP4也只能勉强能度日、其他绝大多数硅料企业亏钱的时候,光伏才会迎来真正的底部。
正因硅料的产业链牛鼻子效应明显、集中度高、企业优势和成本离散度大,硅料的洗牌才一直很剧烈。但是,在时间上却未必持续很长——落后产能出清了就行。更何况,自从光伏入冬以来,已经洗得一些人很难受了。硅业分会披露,截至4月3日,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本周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暂无新增停产检修计划。
根据中国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超143万吨,同比增加76.33%。2023年下半年,硅料市场就已经呈现供应宽松局面。
多家机构预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574GW,同比增长29%。若是国内多晶硅需求同比增长一致,多晶硅的市场需求至多在180万吨左右。
那么,现在头部企业的硅料产能有多少呢?
(1)通威年报尚未发布。公司此前预计2023年的出货量是30万吨。去年中报时,公司的产能已达到了42万吨。
(2)协鑫科技2023年颗粒硅产量20.36万吨,棒状硅的出货量仅剩2.25万吨。截至2023年底多晶硅名义产能为42万吨,有效产能为34万吨(全部为颗粒硅)。
(3)大全能源2023年多晶硅产量为19.78万吨。2024年2季度包头二期10万吨项目投产。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生产量将达到约28万吨至30万吨。
(4)新特能源业绩公告披露,2023年底公司产能已达30万吨,全年实现多晶硅产量19.13万吨,实现销量20.29万吨,此前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40万吨。
粗略计算,这四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的产能加起来就达到146万吨,如果全部实现满产,就能满足整个市场180万吨总需求量的80%。这还不包括海外存量和新建产能。
近日,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接受赶碳号采访时判断:“2024年多晶硅的价格将逼近优秀企业的成本线”。
他眼中的优秀企业,除了自己所在的协鑫科技外,肯定还有通威、大全两个老对手。这两家都是硅料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王者。言下之意似乎是说:第一,现在的硅料价格还没到底,市场还不够卷。第二,除了他们几家外,其他企业已经很难赚到钱了。
通威尚没有发布年报。大全能源信息披露一向非常细致、透明。大全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年均多晶硅单位现金成本自2022年的53.06元/公斤降至42.70元/公斤。2023年4季度,多晶硅的单位成本(销售成本、包括销售运费等)为4.62万/吨。而市场中,多数硅料企业的成本就在5万-7万/吨左右。
年产1万吨硅料产能,需要投资8亿至9亿元。这轮硅料扩产中,玩家们都是大手笔,往往都是10万吨、20万吨的大项目,最小的硅料投产单元基本是5万吨。这就是说,一个硅料项目最少要投资40亿至45亿元。若是重金投入的硅料项目一投产就亏钱,谁又吃得消?
来自大全能源年报:单位成本为销售成本、包括销售运费等。
另有机构预测:2024年预计硅料产能合计达366万吨(对应1464GW硅片),比2023年增长约111万吨。剔除老旧产能出清、三四线玩家项目不达预期,2024年硅料有效产能约226万吨。如果这个数据成立的话,2024年硅料供应将呈现绝对过剩局面。
硅料的过剩,并不会把腾挪出来的产业链利润,留给下游的任意一个制造环节——因为都过剩,就都没有截留超级利润的能力。组件的尽头,是低价招标。硅料降价,至多也就是帮下游分担一些压力,使其暂时摆脱上压下顶的局面,价格回归理性,回到成本线以上或者附近。
02
不死掉一批,就不叫洗牌!
熬一熬,忍一忍,挺过了2024年这一关,硅料企业是不是就一定能迎来大块吃肉的好日子呢?赶碳号认为,这要取决于落后产能的出清速度。
(1)现在硅料的过剩产能出清,一方面是正向淘汰,一方面新增光伏装机需求也在消化一部分,可以说是两头一起用力。
(2)头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扩产反而在提速。以前落后产能还有活路,头部企业一扩,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了。
通威股份在去年12月26日公告:计划在鄂尔多斯投资280亿元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包括年产5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4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配套设施。协鑫科技宣布将在今年迈出海外扩产关键一步,在中东启动12万吨的硅料产能。
在头部企业眼中,市场底部恰恰是扩产之时。现在,头部老玩家仍然有钱可赚,他们甚至要通过扩产,拿走行业所有的利润。这些头部老玩家都经过几轮周期,是在刀光血雨中活下来的极少数,他们更知道何时过冬,何时出击。他们的抗揍能力都很强。
去年冬天,朱共山就说:“一年有四季,产业有周期,稀缺只是暂时,过剩才是常态。光伏人都要抗寒、耐打,能熬,与周期做朋友。”
那么二三线,甚至十八线的硅料企业们,投资的数十亿、上百亿的硅料项目,将何去何从呢?
停产、烂尾?企业“饿殍遍野”、破产闭门?设备变成破铜烂铁?真金白银打了水漂?打出这几句话,赶碳号心情颇为沉重。但是这并非危言耸听。没有一轮洗牌,是和风细雨。
让我们看看历史。
《2011-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对当时的多晶硅市场曾有详细描述:“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调研统计,去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企业在三季度和四季度有70%-80%的企业半停产或停产,但需要指出的是,主要的多晶硅企业如保利协鑫、洛阳中硅、重庆大全等企业并未停产。”
值得关注的是:占比70%-80%的企业半停产或停产的企业,并不都是小企业。其中包括川投能源、乐山电力、天威保变等多家上市公司。他们当年的意气风发,不输给今天的硅料新军们。
虽有前车之鉴,但往往该跳的坑、该踩的雷,一个也都不会少,历史就是这样重复。最近两年,光伏大佬、协会、专家、包括赶碳号在内,不断提示硅料产能可能存在过剩风险,却没能拦住跨界玩家们。
这一轮,显然比去年的调整更为剧烈。
03
生死只在一线间
硅料洗牌剧烈,过程血腥。但是并不能绝对地说,能活下来的都是老玩家。老玩家也可能掉队,新玩家也有机会。
N料生产能力,就是老玩家同样要面对的课题。之前竞争靠成本就行,现在还要比品质。此前市场普遍预计,2024年,TOPCon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0%,这意味着n型料的市场需求为70%。现在看下来,TOPCon可能还远远不止。
N型料算是一个新事物。N型料的生产工艺并不如之前的P型料一样普及,相比之下,门槛更高。因此,还有N-P差价。
朱共山在去年协鑫科技3季报时表示:市场上除了协鑫、通威、大全、新特以外,没有看到谁家有N型料向市场供应。去年底,合盛硅业表示,公司N型料已达出货要求。当然,最近一段时间,N型料的渗透率要比数月前更高一些。
P型料,现在生产出来基本就是库存了。硅业分会说:“p型棒状硅成交量极少,且价格分化较为严重,市场报价持续松动,暂未形成明确价格。”
由P型料到N型的生产转换,需要对之前硅料生产工艺的改进,也需要新增加一些生产环节。有的老产线可以改成N型产能,有的不能改;设备老旧的改造成本不低。
在N型料上焦虑的企业不少。东方希望是个老玩家,亦是“成本控制之王”。市场一度传言,其硅料品质相对一般。在拥硅为王时代,这不是问题,但是在当下,能不能干出质量上乘的N型料,这就是个最大的挑战。
技改迭代困难,设备老旧,是摆在红狮集团章小华面前的难题,已经不再是施博士的麻烦了。此处不得不再次佩服光伏教父施博士。去年3月,硅料价格尚在高位时,施正荣把上市无望的亚洲硅业转给了做水泥的红狮集团。
亚洲硅业曾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一期多晶硅项目于2008年底建成投产,2011年二期项目建成投产,2015年三期项目建成投产。2018年对一、二期项目进行技改,公司多晶硅总产能进一步提升。”这些老产能还有多少升级改造为N型料的空间呢?
此外,现在红狮集团还要继承亚洲硅业的投资计划。今年2月29日,青海日报报道称:“红狮集团继收购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后,在青海投资建设了此项目,(一期10万吨多晶硅)计划于今年9月30日竣工投产。”以眼下硅料行情,求现在红狮集团的心理阴影面积。
同样是老玩家的大全能源就披露:“公司内蒙产线已具备100%生产N型硅料的能力,新疆产线目前N型料占比为60-70%,未来通过技术改造后,N型料产能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新入局的企业,也不一定就不能挺过硅料寒冬。
一体化企业压力可能相对小一点,他们相对不缺订单,没有停产检修的压力。弘元绿能、润阳股份等布局了硅片、电池的一体化企业压力也会小一些。至少,硅片企业会优先采购自家的硅料。电池片企业如润阳股份,也可以请高测股份等代切硅片,消化自己的硅料,据说硅料成本控制得不错。
但是,不能奢望在2024年通过下游硅片、电池补贴硅料上的亏空,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产能过剩是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压力都很大。
有行业背景的公司,如合盛硅业,本身就是干化工的,处于多晶硅上游,且公司实力雄厚,在技术上也精进一些,专注于新疆当地的光伏一体化,或许真能杀出一条血路。
04
谁人星夜赶科场
去年6月,受硅料价格影响,东立、宝丰等企业已推迟投产,多家企业更是不断地停产检修。
不知道现在企业怎么看当初延期投产的决定。2024年的价格更低,行业更卷。延期总不能一直延下去。究竟要不要干,能不能干,这是一个问题。
去年11月17日,中建安装集团表示,该公司承建的瓜洲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一期硅材料工程全面投产。直到现在,宝丰能源都没有对外发布,他们家的多晶硅究竟做得怎么样。建议党总还是回归老本行,专心干煤化工吧。
东立也是一家老牌的光伏企业,规模一直处于第二、第三梯队,在去年也有项目延期投产。去年10月17日内蒙古证监局信息显示:东立光伏启动IPO辅导,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照现在的行情,上市维艰啊。
现在看,多晶硅项目如果可以“悔棋”,其实也是一种幸福。2022年6月,南玻A曾披露青海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周期20个月,拟投资44.91亿元。同年9月20日,项目正式开工。南玻A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项目工程进度仅完成5%。看样子又是被多晶硅行情吓得不敢前进了。上一轮南玻A的晶硅项目,就不幸倒在周期里,这一次,又因为动作太慢,直接被周期的雷劈了个正着。
除了高位精准套现的施博士以外,赶碳号认为最值得佩服的,还是忍住冲动没有下手的实力玩家们。2021年、2022年的硅料价格暴涨,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光伏巨头们,或多或少者都动过下场干硅料的心思,然而最终都没有跳进坑。
传闻,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曾反复询问管理层,硅料究竟能不能干,谁认为稳赚不赔?会议现场,没有一个高管敢吭声。最后瞿总定调,这事先放一放。天合光能更是如此,在彭小峰倒下的那一轮,高纪凡紧急踩了刹车,所以才有现在的天合。这可能就是老玩家们经历多轮周期、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吧。
有人辞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
今年3月,内蒙古润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多晶硅、配套15万吨工业硅项目备案通过。备案信息显示,该项目为年产10万吨多晶硅、配套15万吨工业硅。天眼查显示,内蒙古润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鄂尔多斯地方国资。这家企业之前并无任何硅料生产经验。看来,没挨过硅料的揍的,胆子就是大。不过,赶碳号高度怀疑,背后另有其人。现在让地方国资冲锋在前,不过是为了产能审批上方便,最后还要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引入哪位当红的组件黑马——当然这只是猜测。
另外一家逆流而上的,当属青海丽豪,联合英发控股要在包头干一个570亿的晶硅全产业链大项目:丽豪负责20万吨硅料,25万吨工业硅,总投资250亿;英发负责40GW拉棒、20GW切片、20GW电池,总投资320亿。出身通威的段雍团队,一定是学到了一定要在周期底部扩产这一秘诀,虽然当时还没学到N型料怎么干——因为市场中那时还没有N型料。
地方政府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完成KPI,银行的钱要贷出去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则可以用很少资源撬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项目——570亿!这可谓皆大欢喜。只是,硅料产能已经过剩,万一亏本的话,算谁的呢?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硅料大洗牌,先拿谁祭旗?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推荐专题
-
7 光伏冬天里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