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圈新商机预测
临近岁末,各类重要会议纷至沓来。
12月11日至12日,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针对2025年“双碳”工作的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同时,要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精心培育绿色建筑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会议还强调了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并计划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构建完善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
紧接着,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亦在京顺利召开。会议重申了坚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性,强调要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具体而言,要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的开发利用,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积极安全有序地发展核电,并全面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这些会议的召开,无疑为2025年碳圈的发展释放出了诸多新信号,预示着新的商机正在涌现。一方面,绿色认证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零碳园区、碳足迹、碳标识等方面将成为新的热点。另一方面,能源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领域在工作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集,尤其是能源管理在绿色认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零碳园区的认证为例,其要求园区的碳排放必须为零或趋近于零。在碳核算中,我们通常会计算范围一(直接排放)、范围二(间接排放)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范围三和范围四的碳排放。其中,范围二的排放主要通过使用绿色电力来实现零排放,这也是当前大力推广园区建设光伏、风电和微电网的重要政策导向。如今,无论是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的零碳园区评选,都设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这些奖励资金可用于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和建设的力度。
接下来,我们将简单介绍如何打造零碳园区,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零碳工厂、零碳学校、零碳医院、零碳商场等场景。
一、背景
1.专业名词定义:
l 范围一排放:报告组织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l 范围二排放:报告组织因发电、供热/制冷或外购蒸汽用于自身消费而产生的(间接)排放。
l 范围三排放:报告组织产生的不属于范围二的间接排放。
l 微电网: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电系统。
l 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O)、氢氣碳化物(HFCs)、全氣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氨(NF3)。
l 虚拟电厂:指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能源资源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l “源网荷储”一体:是一种可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和技术,通过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路径。
2.零碳园区实现方式
l 零碳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生物能源、地热等)满足园区内热、冷、电需求,推进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站和智能微电网建设等。
l 零碳产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能效提升,化石燃料替代,减少工业过程排放,发展循环经济等。
l 零碳交通:机动出行需求控制,慢行系统建设和鼓励绿色出行,鼓励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氢能汽车等。
l 零碳建筑: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被动式建筑、零碳建筑、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建筑用能智慧管理体系等。
l 废弃物管理:加强废弃物管理,尽100%废弃物分类等。
l 生态绿地管理:加强园区立体绿化、生态休憩绿地建设等。
l 零碳制度体系:完善组织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支撑政策措施,确保零碳建设可持续、可监测、可评估等。
3.补贴政策
l 北京通州区:对获得“碳中和企业”认证的企业 ,最高一次性补助50万元!
l 上海徐汇区:印发节能减排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00万奖励!
l 深圳市、 广州市:出台工业碳中和补贴政策 ,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 1000万元!
l 安徽芜湖繁昌区出台节能降碳若干支持措施:主动关闭高耗能企业 最高可获800万元补助!
l 江苏省实施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财政政策
l 北京市发布《2022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 ,最高 奖励3000万元
l 云南省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l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对2021年获得碳中和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或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已纳入城市更新的园区一次性50万元奖励!
l 杭州市碳达峰科创领域最高奖励500万 ,对平台建设期内的设备投入, 给予30%的补助 ,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l 浙江出台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 ,建立信贷支持绿色低碳 发展的正面清单 ,支持省级“零碳”试点单位和低碳工业园区的低 碳项目 ,支持高碳企业低碳化转型
二、建设路径
1. 系统规划是前提:全局宏观谋划,分步有序实施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逐级落实低零碳园区规划应因地制宜。
全局宏观谋划,分步有序实施
以零碳或近零碳为目标的综合能源规划应该明确发展原则与应用远景,制定园区能源管理机制与引导策略,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逐级落实。
对于处在不同规划阶段(待建项目/在建项目/改造项目)和不同规模的园区,低零碳园区规划应因地制宜,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减排任务进行拆解和落实。
2. 能源系统是基础:节能减排主战场是能源保持续选代优化,适度超前建设风光氢储能多能互补
持续迭代优化,适度超前建设
以终端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构筑区域协调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系统,并随园区衍变发展而同步迭代。低零碳园区应持续优化能源供应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氢能等清洁能源,创新能源应用场景和供需模式,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模式持续增加可再生能源供能占比,提升园区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实现源头减碳。
3. 清洁生产是抓手:工艺生产全流程节能终端用能绿色替代生产资源循环利用
工艺生产全流程节能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对“双超”“双有”及“高耗能”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其他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先导区企业100%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终端用能绿电替代
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水平。推进工业领域电气化,大力推广蓄热电锅炉、热泵、电窑炉、皮带廊技术。
生产资源循环利用
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和企业空间分布,推动园区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加强资源深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广集中供气供热供水,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
4. 基础设施是保障: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构建低零碳交通体系提升环环境基础治理水平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鼓励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规划设计,大型公共建筑、住宅等,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打造基于标准厂房的近零碳工厂样板。
推广空气源热泵热水、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地下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建筑应用。
鼓励采用光伏幕墙等建材型光伏技术,探索光储直柔技术建筑应用。
5. 数字赋能是关键:围绕碳排、碳足迹、碳汇管理需求构建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延伸服务企业绿色用能需求
数智转型赋能,可观可测可控
围绕园区能源流动、碳足迹、碳汇管理等需求,构建能碳数字底座,依托数字化平台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以能源信息流为基础全面分析能耗碳周期数据,实现园区能耗双控监测预警,达峰路径推演,为园区用户提供碳资产管理、碳足迹核查、绿色资产交易等服务。
6. 认证衔接是突破:针对相关绿色贸易规则有的放矢推动认证国际化。
围绕相关绿色贸易规则,根据园区产业特色、应用需求,深度链接国际通行标准,加强绿电认证实施方案在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开展成果推广、标准互认。加强与CC、南德认证BSI等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开展低(零)碳园区和低零碳产品认证,提升低零碳园区影响力,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
探索建立园区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对园区生产的出口产品按照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LCA(产品全生命周期)核算方法组织全周期碳排放核算和认证开展碳足迹咨询、检测等服务,提高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能力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原文标题 : 2025年碳圈新商机预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