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反”应对策略分析【图表】
主要针对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主要光伏组件企业都经营模式都已经日趋成熟,并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厂商主要采取的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国外建厂。为应对之前的欧美双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在国外建立了生产基地,如昱辉在南非、土耳其、波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出口美国的组件并非由中国的工厂生产。中电光伏也已建成土耳其工厂。因此对这些企业来讲,双反的影响很小甚至于没影响。天合、晶科、英利等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对美国又保持着一定份额的企业可借鉴以上企业的做法来保留美国市场。然国外建厂成本较高,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
二:从双反范围之外的国家采购电池片。这是第一次美国双反后企业普遍采取的方法,即从台湾采购电池片,组装成组件再出口至美国。但此方法在拉动台湾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其带了不小的麻烦,因为美国的第二次双反将台湾的电池片也包含在内,并且税率与大陆厂商不相上下。如果继续采用此种办法,采购其他国家的电池片,后续还可能迎来第三次、第四次反倾销战争。
三:采用OEM方式,委讬国外厂商生产,采取贴牌生产办法。此种方式较稳妥,已有很多厂商采用。
以上都是合理的应对之策,但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厂商适合不同的应对方式。相信经过此次双反之战,中国的企业在应对贸易战的问题上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个案举例:英利,从2012年到2013年蝉联全球最大光伏供应商,在中国拥有从硅铸锭到组件的完整的生产供应链,最近还涉足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的相关代工协议。昱辉阳光在土耳其、波兰、印度、韩国也有自己的组件代工合作者,因为这样可以使其免于在欧盟、美国所遭受的贸易抵制和高额关税。相反,天合光能和晶科却把目光瞄向了那些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又拥有现代化先进设备的低层次供应商,将它们进行廉价并购。而晶澳也有一条自己的路子,它正在计划自己在中国内部产能,另一个方面,它还进入南非与当地一家下游企业合资建立组件封装工厂,用以生产对美出口的产品。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晶硅组件厂商们的国外组件产量达到了自2012年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征集立即参编>> 零碳智造·工商业光储发展蓝皮书
-
限时申报立即申报>> 0Fweek 2025工商业光伏/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月30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光伏储能工业应用场景专场研讨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