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效率杀手”——PID效应
2021-05-18 18:36
来源: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虽然目前光伏组件的效率在逐年提高,使用寿命也长达20-25年,发电量得到了保证,用户的预期收益也非常清晰。
但是,光伏组件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不管是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使用场景,在使用过程中会让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到发电量。其中,PID效应就是组件的“效率杀手”。
PID效应是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的简称。形成原因在于,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在水汽和高温交替作用下,很难保持长时间密封。会导致组件内部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影响钝化效果,最终造成组件效率下降,发电量甚至会下降一半以上。
从2005年被发现至今,PID效应一直都是光伏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心头大患”。虽然其发生原因并不是非常明确,但普遍认为在湿度加大,盐度较大的沿海地区,PID效应较为容易发生。
在长期的实验中,行业内也给出了一些预防PID效应的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可采用串联组件的负极接地或是在晚间对组件和大地之间施加正电压;进一步提高EVA胶膜的寿命和品质,优化封装工艺;改变电池片发射极和SiN减反层。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月30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光伏储能工业应用场景专场研讨会
-
7月30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工商业光储招商会及高耗能企业需求对接会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