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10年前“绿色技术”的力推者遭遇惨败,为何如今“绿色双碳”投资不再是泡沫?

2022-04-19 16:52
物联网智库
关注

3.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投资界与商界集体参与

如今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而且大国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如果说十机年前投资绿色技术是少数VC押宝式的行为,这一轮的绿色投资则是全球投资界和商界的集体参与。

2018年,微软数据中心5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00%。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英特尔和思科等公司也力图迅速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各自业务运营的整合。2019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各国首脑、《财富》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亿万富翁等全球精英齐聚一堂,对科学家提出的严重警告进行讨论。关于气候变化对经济、企业和金融的影响成为公开会议和私人谈话的主题。

2020年亚马逊宣布投资2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的去碳技术”,以消除其碳足迹。微软则在2021年初发布了一支10亿美元的气候基金。在我国,随着“双碳”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瓴、红杉等纷纷成立百亿规模基金助力碳中和。无论用词是气候技术,还是碳达峰碳中和,全球讲的是同一个故事。在世界各地,绿色投资都已经开始进入主流。

4. 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相辅相成,彼此赋能

科技是能源行业最重要的变革,这其中数字技术也会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传感器会与每一件设备、器具、机器和专用工具相连接,在延伸到整个全球经济的数字神经网络中,它把万物和人连接起来。目前,已经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被连接到资源流、仓库、道路系统、工厂生产线、输电网、办公室、住宅、商店和车辆上,不断监测其状态和性能,并将大数据反馈给新兴的通信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和交通运输互联网。

连接人和万物的物联网,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扩大的数字经济中,个人、家庭和企业在家中或工作场所都可以连接物联网,访问万维网上影响其供应链、生产服务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大数据。然后,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挖掘这些大数据,创建自己的算法和应用程序,提高总效率和生产率,减少碳足迹,降低生产、配送、消费商品和服务及回收废弃物的边际成本,使自己的企业和家庭在新兴的全球后碳经济中更环保、更高效。

新的研究表明,随着向物联网平台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在未来20年内,总能源效率有望提高到60%。这相当于大幅提高了生产力,同时转型为几乎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后碳社会和高度弹性的循环经济。

写在最后

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AIoT企业当然不能缺席。物联网助力碳中和的底层逻辑围绕以下3点展开:

1.物联网助力监测碳排放

改进的基础是记录和了解。比如在苹果披露的碳足迹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最多,占比76%。其次是产品使用和产品运输中的碳排放,分别占14%和5%。

2.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预测和减少碳排放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分析,使用AI可帮助减少26~53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减排总量的5%至10%。

3.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促进实现碳中和的收益

为了监督企业实现碳减排,还需要一些配套的设施,比如为了实现碳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原先是用大量的人力来进行监测和分析,现在完全可以用更智能的物联网和可追溯的区块链技术来代替。

不同企业可以从不同环节切入,减少碳排放。对于生产、加工与制造型企业,可以从原料、生产、分销、使用和回收等五大环节入手,利用物联网将整个价值链连通,助力实现碳中和。

参考资料:

1. 曾一年亏2000多亿美金,新一轮绿色投资能赚钱吗?作者:刘岩、陈晓,来源:创业邦

2.美清洁技术泡沫破灭政府慷慨援手无奈回生乏术,来源:科技日报

3.凯鹏华盈押宝绿色投资,作者:ADAMLASHINSKY,来源:财富中文网

4.清洁技术:大机会还是新泡沫,作者:JulieBennett,来源:《创业邦》杂志

5.清洁技术将是下一个泡沫?来源:中国能源报

6. 《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7.《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来源:中国投资协会、落基山研究所

8.《能源技术展望》,来源:国际能源署

       原文标题 : 10年前“绿色技术”的力推者遭遇惨败,为何如今“绿色双碳”投资不再是泡沫?【物女心经】

<上一页  1  2  3  4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