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2022-09-13 09:56
华商韬略
关注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一生做好一件事。

  文丨华商韬略 耿康祁

  思科、中兴、苹果、小米……在华为各领域的众多对手中,有一家公司名气最小,但它却是最骄傲的那一个。

  2020年,它的董事长说过一句话:

  “感谢华为,正是你们的竞争,才让我们变得如履薄冰,变得更加强大。”

  它是谁?

  【ALL IN】

  2004年,所有人都觉得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疯了,他砍掉了公司最盈利的业务。

  这意味着,公司每年几千万元的收入,从此没有了。

  但这不是曹仁贤第一次得到如此评价,上一次是在1997年,那时他还是一位大学教师,却想要辞职下海,去办一家企业。

  曹仁贤是个农家子弟,学习肯下功夫的他,考上合肥工业大学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并于1993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向是可再生能源发电。

  但日复一日的基础教学工作,和曹仁贤的想象并不一致,四年的教师生涯,他每天琢磨的事,其实是怎样把研究落到实践中,变成具体的商业项目。

  支持曹仁贤的,其实是他对能源趋势的信念——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发电成本会越来越高。如果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来成本必定会下降,所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肯定会有商机。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1990年,德国启动了“千屋顶计划”。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跟进制定初步的清洁能源计划,开始了各自的试探。到1997年,当中国改善西北部无电地区现状的“光明工程”,刚刚进入实施时,曹仁贤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

  1997年11月28日,安徽合肥工商办事人员将一份红色营业执照,递给曹仁贤。拿着工作四年攒的8万元,加上借款一共50万元,阳光电源在一家澡堂旁边成立了。

  但直到春节前,公司没接到一个订单。那些借给他钱的亲戚们,又用各种借口把钱要了回去。

  那可能是曹仁贤人生中最失意的一段时光,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没有风险投资,我也不会说故事,只好对付着往前走。”

  阳光电源“对付着走”的办法,是做一些传统的应急电源、不间断电源产品。再用这些产品的收入,养活自己真正的目标——光伏和风能逆变器

  逆变器是一种特殊的元器件,作为电源转换器,它可以将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可以并网的交流电,从而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其成本仅在5%-10%左右,但它对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及安全稳定,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在逆变器的世界里,有一个巨头级的存在:德国SMA。

  1985年,SMA正式进军光伏逆变器,1987年又研发出第一台晶体管光伏逆变器。到2000年前后,它既是这个领域里的开山鼻祖,也是世界光伏产业链的首选。

  但曹仁贤却决定成为SMA的挑战者。

  在“对付”的路上跌跌撞撞走了几年后,阳光电源的不间断电源业务,已经有了千万级别的营收规模。更重要的是,在曹仁贤的努力下,公司对光伏逆变器的开发一直在进行。

  五年的坚持与煎熬,阳光电源在2002年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西北“光明工程”到来,让阳光电源参与了第一个国家“送电到乡”工程项目,它与天合光能合作建设了40座离网光伏电站,并提供包括逆变器在内的大部分光伏离网系统设备。

  2003年,阳光电源研制的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光伏逆变器,在上海成功并网发电,打破了SMA、施耐德、西门子等外国企业的垄断。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曹仁贤做出了那个让人看不懂的决定。2004年,他坚决砍掉了当时主要的现金流业务,集中公司资源,ALL IN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品。

  员工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这是阳光电源起家的业务,也是过去几年让公司活下去的“功臣”,直接剁掉,未免太过可惜。

  但曹仁贤自有他的理由——“现在赚钱,不等于明年还会赚钱。顶尖企业,三年以后的产品都在预演了,而我们还在为今天的生活拼命,肯定没有后劲。”

  【逆袭】

  曹仁贤的决定,是有道理的。

  就内部而言,逆变器业务涉及微电子、半导体等多种技术,技术含量更高,需要的投入也更多,想要做好,必须集中精力。特别是在参与了许多招标后,他发现了国产品牌逆变器的一大短板——不被信任。

  在一次招标现场上,业主方负责人直接对他说:“我给你们点咨询费,以后别来投标了,纯属浪费时间。”

  业主有他自己的道理,选择国外产品如果出问题,自己不会有责任,但用了国产品牌,一旦出了问题,事情就很难讲得清了。

  在屈辱感之外,则是曹仁贤对市场的判断。

  2000年,德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案》,计划通过高额的补贴,来大力扶持本国的光伏产业,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由德国开始,一批西欧国家开始了光伏发电的产业化之路。四年后,德国又更新了法案,强制光伏发电并网,同时给予每度电0.45-0.62欧元的补贴。这使德国爆发了一轮光伏抢装潮。

  在中国,光伏同样来势汹汹。在无锡,施正荣的尚德成为了光伏大发展的受益者。它的效应,推动各地政府、资本竞相投入光伏的动力。在“追光”运动最高潮的时期,全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产业。

  在整个2004年里,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突破1GW大关。

  由内到外的因素,让曹仁贤顶住了所有反对之声,将公司的业务聚焦到逆变器的核心赛道上。

  回报来自于点滴,2006年,阳光电源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MW以上风能变流器的研发课题。2008年,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场馆。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大的市场。

  2009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甘肃敦煌特许权项目招标等特大项目,掀起了第一波逆变器热潮。

  到2009年,阳光电源已经掌握了中国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的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其中,光伏电源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风能电源产品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

  而随着软件控制和工艺设计水平的提高,阳光电源成功解决了逆变器功率器件增多所带来的管理难度,逆变器的额定功率得以增大,单瓦成本随之快速降低。

  2010年,阳关电源产品的成本仅为SMA的56%,其中人力成本为SMA的6%,材料成本为SMA的76%。以此为优势,阳光电源开始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这一年,其光伏逆变器出口欧洲市场达到4000万美元。

  2011年,希腊债务危机升级,欧美自身也陷入经济泥潭,光伏补贴政策因此被踩下急刹车。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萎缩。依赖于德国市场的SMA,市场下滑同样严重。阳光电源趁机逆势进取,在海外攻城略地。

  2011年11月2日,阳光电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此时的阳光电源,已是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国内领先的风能变流器制造商。

大学教师创业,成华为最强对手

  ▲图源:阳光电源官网

  从艰难求生到国内龙头,阳光电源用了14年。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