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要干颗粒硅,光伏行业又要大变天了?
通威旗下四川永祥新能源的一纸环评,引发了市场对于通威要干颗粒硅较大的争议,但在各种预设立场的情况下,很多观点并不客观公正,在如何看待通威要干颗粒硅这件事情上还需要更加审慎客观一些。
01 通威要干颗粒硅了?
通威近期发布了【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永祥新能源二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全文本公示】(下文简称公示),里面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套高纯粒状硅装置,项目合计新增高纯品硅产能2万吨/年(其中棒状高纯晶硅1万吨/年,高纯粒状硅1万吨/年)。
公示里说的是粒状硅,但根据1月14日发布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披露的信息,通威的粒状硅使用的是流化床法。
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有三氯氢硅法(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颗粒硅。一般而言,当下棒状硅技术更成熟,产品品质更高;颗粒硅由于生产工艺流程更简单,减少了精馏、尾气处理、破碎整理等环节,在生产电耗方面更具备优势。
虽然通威公示里说的是粒状硅,但根据生产技术来看,大概率就是市场更加熟悉的颗粒硅,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一个中试线就直接干了1万吨/年,虽然对于通威这样的龙头似乎也可以理解,不过考虑到光伏行业当下都在节衣缩食过冬的背景,一下子就来1万吨/年,大概率通威的颗粒硅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目标就是盯着最终产能去的。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本次技改只用了4亿就新增1万吨/年棒状硅和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要知道现在行业多晶硅初始投资成本在6到8亿/万吨左右,假设通威这4亿棒状硅和粒状硅各用2亿,即万吨成本都是2亿,这个投资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何实现的?
公示里的说法是" 同时新增1套硅烷法生产粒状硅中试装置,可实现新增粒状硅产能1万吨/年。" 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全部的初始投资就是2亿/万吨,如果是的话,那简直炸裂,友商得心惊胆寒那种。
02 通威为什么要干颗粒硅?
关于通威要做颗粒硅的争议很大,众说纷纭,但市场很可能过分解读了。
事实上,通威之前也一直有关注颗粒硅,已经有相关的技术储备,此前就申请了很多与颗粒硅有关的技术专利。比如“一种颗粒硅流化床”的专利,公开号CN119056352A,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 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制备颗粒硅的工艺”,申请日为 2024年12月3日,公开号为 CN119303510A 。
关于为什么要做粒状硅,公司已经做了回应。
“该粒状硅项目为配套增强棒状硅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核心工艺、关键参数及品质管控体系已形成独立技术路径,与行业其他技术方案存在实质差异。” 同时,通威股份还表示,其布局该项技术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光伏上游材料的竞争壁垒,“通过工艺互补优化成本结构,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组合。”
具体的技术细节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及商业机密没有公布,咱们不得而知,但从通威此前的布局来看,这个回应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大概率就是通威要做颗粒硅的真实目的。
目前颗粒硅在品质上依然不及棒状硅,主要作为复投掺杂料使用,行业平均掺杂水平在20%左右,由于光伏产业遭遇产能过剩压力,产业链价格大跌,对于成本的要求提高,颗粒硅在品质上也有所提升,去年开始掺杂比例有所提升。
可以理解为此前颗粒硅就是一个冷门路线,但在光伏这个大行业里,冷门路线并不代表就是小市场。面对市场的最新变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综合价值更高的产品组合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体现出了通威作为老牌光伏厂商的底蕴所在,更是作为硅料行业龙头应有的担当。
市场之所以争议很大,其实还是很多人陷入了思维误区。
03 成王败寇
之所以通威要干颗粒硅引发了市场很大的争议,主要还是市场将硅料行业分为棒状硅和颗粒硅两大阵营。前者以通威为代表,后者以协鑫为代表。
企业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最终选择某一种技术路线后为看好的技术路线摇旗呐喊,本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个人也是一样的,各种党派之争就是这么来的。
但其实企业的经营跟党派之争的区别是巨大的,企业是商业化组织,努力生存并谋求商业利润才是企业的根本,其他的观点之争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根本的追求而已。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并做相应的布局,或提前进行技术布局、或调整经营目标、或转型等等,这一点在科技行业尤其重要,因为技术迭代太频繁,因循守旧的企业都无法活到最后。
如果回顾通威的发展历史就能明白,它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刘汉元养鱼出身,后面进入鱼饲料行业,到后面又进入硅料行业,再在光伏产业链进行垂直一体化布局,每一步的经营调整或者业务拓展都是根据行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也证明了公司不仅在战略眼光上高人一等,在技术和执行力上也同样优秀,几乎在进入每一个产业链后都能成为行业龙头,所以新能源正前方此前一直说通威是一家具有冠军基因的公司。
但市场,尤其是很多行业观察者,却总是拿党派之争那一套逻辑套在企业经营上,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就是天然隔阂的,就是完全对立的。这自然大错特错。
很多人以“此前通威表示过未生产颗粒硅”以及辟谣招聘颗粒硅相关岗位来说通威表里不一。
其实都是犯了党派之争的毛病,通威此前确实没有生产颗粒硅,粒状硅现在也还只是中试线,总体依然以棒状硅为主,但并不代表人家就不能关注颗粒硅,不能做颗粒硅,核心是要看行业的变化情况以及自身的技术进展。
一旦时机成熟了,杀入颗粒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不仅是通威这个具有冠军基因的企业的经营哲学的体现,也是它作为行业龙头的优势所在,不一定都要先发,但却可以做到后发先至,这其实是所有龙头企业的共同优势,也是某些企业这个世界上可以强者恒强的道理所在。
04 硅料行业要变天 ?
通威在粒状硅方面未来的布局将如何考虑?具体的技术细节又是怎样的?还有待公司进一步披露,但就目前环评公示披露出来的信息,很可能将给颗粒硅行业带来巨震。
一方面作为硅料行业龙头,通威杀入颗粒硅将带动行业其他玩家也加大乃至加速布局,这有望推动颗粒硅的渗透率提升。
另一方面,后续颗粒硅行业的竞争将无可避免地加剧,协鑫一家独大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尤其考虑到通威作为一家具有冠军基因的企业,进入每一个行业后都能在后面几年内做到行业龙头,协鑫后续面临的竞争压力自然不会小。
第三,颗粒硅的神话可能要被拆穿了。协鑫科技此前一直宣称“颗粒硅是公司十年磨一剑,累计投入数百亿元研发后的黑科技”,但按照通威公布的信息,在初始投资成本上就吊打协鑫了,颗粒硅真的是黑科技吗?
如果颗粒硅不是黑科技,或者协鑫早那么多年在颗粒硅上的布局并没有产生领先优势,那么协鑫科技后续还有什么牌可打?
从这个角度看,硅料行业的市场格局未来恐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整个光伏行业也是如此。
光伏行业果然不是人干的……
如果大家对leo调研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资料库,里面每天会上传100+篇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以及宏观政策、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投资有用的,我们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不仅可以帮助你及时洞悉持仓企业的最近状况,对做题材投资也是极有帮助的,可以帮助判断题材的大小、进展、受益品种等。
原文标题 : 通威要干颗粒硅,光伏行业又要大变天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即日-3.31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