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当光伏市场“不确定”已成常态

  文/Siro

  如同时下变幻莫测的天气一样,中国光伏产业的境遇也是如此的不可捉摸。当2月底SNEC国际光伏展的盛况还历历在目时,不曾想刚刚跨进3月份,一则“中国光伏组件厂商遭欧洲客户集体退货”的传言,就使得产业景气度出现180°的大转弯,并再次引发业界的大讨论。

  简单还原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3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内部人士透露,2日到达欧洲的中国厂商的组件,几乎遭到欧洲集体退货,并要求降价30%。据称,这些组件的总量可能达几百兆瓦,如果算上正在海运的将更多。而在后续报道中,不少组件厂商则表示,组件滞留在意大利港口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不至于让中国企业降价如此大的幅度。

  虽然到目前为止,上述事件的真相并未被完全还原,但我们应该可以从其中看出些许端倪来。传言中的“欧洲客户”应该可以缩小至意大利这一特定范围,而这恰恰与意大利政府近期通过的光伏新政密切相关。

  虽然意大利政府宣布将不会对该国光伏市场设限,但FiT下调却呈不可逆转之势。而关于下调幅度的决定意见被推迟到四月份,说明其国内各派别对此仍存在较大分歧,这一点如同2010年的德国一样。不过,除了上述显而易见的道理之外,正如众多分析家所言,此次中国光伏组件滞留在意大利港口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这种“推迟”,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

  因为以上传言就去判断欧洲光伏市场大转折来临,显然是缺乏对产业整体发展态势的清晰判断能力。但通过上述事件,再去联系全球其它区域光伏市场的拓展状态,“不确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有的特征,而这种“不确定”不仅困扰着本国的投资者,也同时困扰着以它们为主要输出地的中国光伏制造厂商。

  2009年中期开始,全球最大光伏应用国——德国削减光伏补贴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后的一年左右时间,德国相关部门关于光伏补贴下调幅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由此也给德国光伏市场未来的走势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不过,彼时那种“不确定”的持续,最终带给全球光伏产业的似乎是意料之外的积极效应。

  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整体复苏势头强劲,期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约7GW,不仅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更与2009年全年新增安装量几乎持平。而这其中,除了全球宏观经济复苏,各国特别是欧洲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贷款以及融资等重新放宽,全球光伏主要终端市场也随之重新活跃,投资重回正轨、需求上升,进而带动产业景气度的不断高升的因素之外,德国市场的抢装行情,对于全球光伏市场的容量倍增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