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利与弊
“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提高企业利润率的同时,亦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信贷评估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并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的现状下进行趋势预测,进而对信贷风险做出综合判断。”招商银行某专业人士如是说。
垂直一体化模式受挑战
光伏产业实现平价上网的前提是系统成本降低,这意味着全产业链的利润都在不断摊薄。在行业效益较好时,打通产业链,将利润藏于企业内部,是不少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但在整个光伏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业内人士认为,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很难在各个环节都做到前三,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反而将影响企业的利润。据王勃华介绍,某企业外购硅片的成本仅为0.31美元/瓦,而另一家企业的硅料成本约为0.5美元/瓦。他认为,规模效应和精细化运作效应正逐步获取优势地位,垂直一体化模式能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正在经受考验。
被誉为“垂直一体化”楷模的英利,也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六九硅业成了英利的一处痛痒。2009年12月,英利的全资子公司六九硅业有限公司进入试车阶段,开始生产高品质的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这也标志着英利实现了向“垂直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最终跨越。然而,曾让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苗连生寄予厚望的多晶硅项目--“六九硅业”,已经被英利处理成为一个长期的资产减值项目。
中盛光电集团近期正式关闭其唯一一家正在运营的硅片厂。据悉,导致该硅片厂关闭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电价较贵,而去年硅片价格大跌使得企业出现亏损。中盛光电CEO佘海峰的说法是,“硅片厂因为在发展上不存在竞争优势,所以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取消该项目,将硅片厂切换到组件和系统的生产和制造。”在目前国内大部分硅片公司都难以降低成本而亏损的境况下,中盛光电选择关闭硅片厂也属于正确之举。中盛光电的主要业务包括硅片及电池、组件等的生产与销售,同时也做光伏电站的EPC项目,是一家典型的“垂直一体化”企业。这一消息,为将宝押在“垂直一体化”的蓝图梦想中的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垂直一体化模式值得深思。
编辑视点:
垂直一体化的优势
1、带来经济性。采取这种战略后,企业将外部市场活动内部化有如下经济性,内部控制和协调的经济性;信息的经济性;(信息的获得很关键)节约交易成本的经济性;稳定关系的经济性。
2、有助于开拓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垂直一体化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上游或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的对基础经营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非常重要。如许多领域内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前向一体化体系。就可以了解零部件是如何进行装配的技术信息。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即日-3.31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