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利与弊
2、代价昂贵。垂直一体化迫使企业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而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比外部寻源还昂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垂直一体化可能切断来自供应商及客户的技术流动。如果企业不实施一体化,供应商经常愿意在研究,工程等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再如,垂直一体化意味着通过固定关系来进行购买和销售,上游单位的经营激励可能会因为实在内部销售而是竞争有所减弱。反过来在从一体化企业内部某个单位购买产品时,企业不会像与外部供应商做生意时那样激烈地讨价还价。因此,内部交易会减弱员工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3、不利于平衡。垂直一体化有一个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平衡生产能力的问题。价值链上各个活动最有效的生产运作规模可能不大一样,这就使得完全一体化很不容易达到。对于某项活动来说,如果它的内部能力不足以供应下一个阶段的话,差值部分就需要从外部购买。如果内部能力过剩,就必须为过剩部分寻找顾客,如果生产了副产品,就必须进行处理。
4、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尽管存在一个垂直关系,但是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可能需要不同的成功关键因素,企业可能在结构,技术和管理上各有所不同。熟悉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是垂直一体化的主要成本。例如,很多制造企业会发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来开发专有机能和特许经营技能以便前向一体化进入零售货批发领域,并不是总如他们想象的那样能够给他们的核心业务增值,而且拥有和运作批发,零售网络回答来很多棘手的问题。
5、延长了时间。后向一体化进入零配件的生产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延长对设计和模型进行变化的时间,延长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如果一家企业必须经常改变产品的设计和模具以适应购买者的偏好,他们通常发现后向一体化,即进入零配件的生产领域是一件负担很重,因为这样做必须经常改模和重新改进设计,必须花费时间来实施和协调由此所到来的变化。从外部购买零配件通常比自己制造便宜一些,简单一些,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快捷地调节自己的产品以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偏好。世界上绝大部分汽车制造商虽然拥有自动化的技术和生产线,但他们还是认为,从质量和成本和设计灵活性的角度来讲,从专业制造商那里购买零配件而不是自己生产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对于众多光伏企业来讲,“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趋势如何发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能够盈利。各有各的好哪个是你的“菜”,适合自己的,得到市场考验的,才是你的“菜”。好的企业,必是能找到自己最好的“菜”。现实是有的企业因为专业生产获得了成功,有的企业因为一体化规模得到了利益。
关于整合与分工,一体化还是专业化,当然会争议不断,而且将伴随光伏的发展历程。没有绝对的模式可拷贝。然而盲目扩张,一味追捧,无异于史话之“东施效颦”。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3月19-2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即日-3.31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