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OFweek视界:光伏行业每日(9.26)晨报

  应该说,开展反倾销调查所传递的矛盾信号说明欧盟内部存在意见分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低碳发展和贸易经济之间呈现出新的冲突趋势是欧盟内部出现分歧的根源所在。随着低碳发展内部产业结构的分化,通过全球分工,世界各国逐渐形成基于各自优势的产业布局。具体到在中美欧之间,中国负责低碳发展的制造环节,欧美则负责低碳发展的技术和创新环节,同时大家共同出资,这样的布局本身足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并无低效问题,但其中却隐含不同产权制度上的瑕疵,即清晰的物品产权与不清晰的知识产权间的不对称性。结果是,物品贸易通行无阻,但技术和服务贸易则步履维艰。体现在地区差异上,中国舍得利用本土优势大规模生产并出口光伏等新能源产品,但欧美却不放心在其人力资本占优的基础上共享其低碳技术。由此,则形成中国呼吁欧美放开高科技领域出口,而欧美则抵制中国过快产品出口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低碳发展的国际分工格局下,各方都对对方有所不满。这一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造成国际社会在贸易经济上的失衡。随着失衡规模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双方内部经济的反弹势所必然,体现在产品进口方,那就是以贸易保护的形式限制物品贸易。

  这便是当前欧盟内部各方在低碳发展与低碳贸易上产生矛盾的困惑所在,即便德国政府首脑来华主动表态反对贸易保护,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开其背后的症结。

  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欧盟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最终究竟是低碳发展还是贸易保护占上风现在仍未为可知,但欧盟内部应该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所估计。设想,欧盟最后接受反倾销调查申请企业的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税,那么欧盟市场将与美国市场一样,提高中国光伏产品的准入壁垒,这自然会给产能已严重过剩的中国光伏产业带来致命一击,这些企业将被迫或进一步压缩成本,或向其他地区转移产能来规避欧美的贸易保护政策,或者是干脆减少产能。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在短期内造成欧盟内部低碳产品的供应不足,谁能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呢?是欧美自身的光伏企业,还是其他新兴国家?无论如何,最终受损的其实都是欧盟自身,而中国的光伏产业却反而可以在被迫式的产业调整中涅槃重生。

<上一页  1  2  3  4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