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光伏行业7月纪实:双反、政策、破产、迷局
【第四幕】迷局
海润光伏42亿大单之谜
“郑建民四度"抄底"光伏40亿元大单砸向海润光伏”、“海润光伏先卖项目再承建顺风光电42亿包大单”、“海润光伏:脆弱资金链下的疯狂扩张”……有何感想?若你关注光伏行业的话,对这些7月新闻肯定不陌生。
先简单介绍一下主角: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立足本业、快速发展,在光伏领域专业从事上游的单晶拉棒/多晶铸锭、切方、硅片切割等环节的生产。海润光伏旗下拥有江阴海润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和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以及一家控股子公司江阴鑫辉太阳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至此海润光伏具备了从硅棒(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生产的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7月4日晚间,海润光伏发布了一份涉及41.9亿元的“特别重大合同公告”。根据公告,海润光伏与港股上市公司顺风光电国际有限公司子公司江西顺风光电投资有限公司,已于7月4日签署了《项目收购及合作开发协议》,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通过EPC总包方式继续进行合作,并签订了《项目EPC合作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顺风光电,正是“资本大鳄”郑建明(也称郑建民)意欲打造的“光伏航母”。如今,在入主顺风光电,购入安徽赛维,入股江西赛维后,郑建明又以逾40亿元大单向海润光伏抛出"橄榄枝"。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告一发出,业界炸开了锅。
大手笔进军海外光伏电站的海润光伏,本身面临着四大棘手问题: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艰难,巨额资金筹措难题;收购资产持有半年被迫转让,发展战略混乱难题;超强度工作伴随员工罢工讨薪,企业形象雪崩难题;欧盟"双反"愈演愈烈,投建电站资产盈利难题,这些是否会压垮这家资产快速膨胀的上市公司?这个近42亿的大单又该怎么扛?
果然,接着又被曝“海润光伏42亿大单背后:9成多项目无核准批文”、“海润回应42亿超级大单质疑杨怀进称市场被吓怕了”…
但是海润光伏并没有理会质疑,一意孤行誓做EPC。
海润光伏,这个曾经做过光伏制造、电站开发的上市企业,此次令人匪夷所思的接手499MW的大规模光伏电站,莫非是想在国家政策上面豪赌一把?也许只有时间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6.30免费下载>> 燧石技术“AI+热成像”的新能源安全预测性维护方案白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