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站上风口的氢产业迎来市场的火爆,电解水制“绿氢”迎来曙光

2021-11-29 11:48
梵虎财经
关注

新能源的利用已经切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你身边有哪些新能源设备呢?

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结出累累硕果。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达到10.02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个百分点。

如此惊人的数字,这背后还需要千千万万的新能源设备加以实现。

细看,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85亿千瓦、2.99亿千瓦、2.82亿千瓦和3534万千瓦,均稳居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今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约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64%,超过集中式光伏电站。不仅如此,风电开发也正向消纳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

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今年前三季度,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约占60%。

风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约40%。

目前西北风能资源好的地区,成本大概为0.3元/千瓦时,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成本为0.4元/千瓦时。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38元和0.36元左右,同比分别下降10%和18%,为下一步高比例、低成本、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下旬,北京初冬的寒意难掩氢能源市场的火爆。在延庆区延庆镇庆园街919路公交总站,加氢站员工正在将氢气注入新能源大巴车。这是中国石化最新建成的一座加氢站。

在政策推动下,氢产业站上风口。化石能源制氢是我国主要制氢来源,占比六成以上,但其存在高碳排放量的“灰氢难题”。伴随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电解水制“绿氢”迎来曙光。

1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北京、山东等地纷纷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具体建设目标。根据《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5年前培育10家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

氢能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具有清洁低碳、高热值、高转化率等优势。发展氢能对于能源领域节能减排、深度脱碳、提高利用效率意义重大。氢能产业链涉及广泛,包含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及下游应用等环节。

厚普股份加大氢能源领域投资,已在加氢站设备领域成功研发出多项核心零部件,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且成本不断下降。在加氢站建设领域,厚普股份已逐步形成从设计到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加氢站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目前,氢能产业发展仍存诸多掣肘。

从制氢环节看,目前比较成熟的制氢方法有碱性水电解、水煤气和重整制氢等,而PEM等新型电解水制氢方法正在加快推进。“

储氢是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氢能产业链长,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多。中集集团总裁战略顾问郑贤玲表示,不少核心技术如燃料电池、PEM制氢、液态储氢、碳纤维材料等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未来在物联网体系下,PEM制氢、可再生能源与氢的耦合可以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率。

政策的利好,将更有利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你觉得呢?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