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VS中环股份,硅片战争“隆中对”
隆基与中环的对决,虽然看起来残酷而激烈,却注定只是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商战剧,一直是中国影视行业的短板。
在已上映的商战剧里,我们既看不到庄家操盘的分秒战争,也看不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残酷博弈。像产业转型、战略对决、研发竞赛、政策规划……这些商业常见场景,通通难觅其踪。
与之相反,诸如“董事长提一箱子现金谈合同”、“股市一天赔光破产”、“远东最大的贸易公司帝豪集团”这类神奇剧情,倒是常常跃入眼帘。
而这些商战剧,最后又会无一例外演变成男女主角恋爱戏,让挂羊头卖狗肉爱好者直呼内行。
商战剧的“神奇+注水”现象,原因不外乎两个:1,编剧对真正的商业世界并不熟悉,2,搞懂真正的商战博弈,并不简单。
但现实世界的商战,其实远比影视剧来得精彩,它的一进一退,意味着真金白银的盈亏,它的一攻一守,可能是行业格局的转换。如果双方恰好身为行业巨头,远期效应甚至难以估量。
在光伏行业中,这样一场大战,正在发生。
2021年12月3日,光伏行业硅片巨头中环股份(002129.SZ),对自己的核心产品价格做了一次大调整。
对标11月的硅片价格,中环的G1硅片,每片下降0.52元,降幅9.1%;M6硅片下降0.72元,降幅12.48%;G12硅片下降0.55元,降幅6.04%。
制造业利润不丰,人所共知。中环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17%到20%之间,所以这一轮降价,不是寻常的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地硬砍利润,可以预见,中环2021年的年报、乃至于2022年的一季报业绩,都不免会受到影响。
但这个动作,也是势在必行,因为就在四天前,另一硅片巨头隆基股份(601012.SH)开启产品降价,硅片双寡头的价格战,因中环的应对,而正式打响。
硅片,是光伏行业的核心单元;隆基与中环,这一对光伏行业中的大哥二哥,它们的竞争由来已久,并不新鲜。以价格战为先导的方式,也属常规打法。
之所以要对这一轮价格战格外关注,自有其特殊原因。随后的战事,又会展示出怎样的走向。这是本篇报告试图解答的问题。
01 先知之上,还有先知
小到产业方向,大到历史进程,对事物发展的观察,总离不开三类群体: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不知不觉者。
所谓的先知先觉,往往依靠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后知后觉,则依靠传播的功劳;不知不觉者,要么是反应迟钝,要么干脆与己无关。
硅片降价这一事件,并不乏先知先觉者。在产业的观察者层面,发现降价的迹象,早有显露。
10月下旬,因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终端电站建设需求低迷,硅片出现了小幅下滑的迹象。由于对年末抢装的预期,硅片价格随后企稳。
但是这个预期,并没能持续很久,自11月19日,开工率回落的现象开始出现。
而越是临近岁末,业内越发现抢装可能不及预期,这会直接导致库存叠加上升,同时,伴随着未来硅料及硅片产能的释放,坚挺价格难以为继。
这推动先知先觉者做出了判断——隆基与中环,可能会相继作出降价决定。
二级市场则属于后知后觉者,硅片龙头降价的消息经过传播之后,开始不断发酵。市场选择用脚投票,引发了股价的下跌。
这个答案看似正确,但其实并不足以解释本轮降价的全部原因。
以隆基硅片价格走势为例,自2020年5月份,在需求高企的背景下,价格驶入了上升通道,即便在今年硅料暴涨导致下游需求萎靡的情况下,价格依旧坚挺。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迫使隆基降价呢?
事实上,正如同风口背后,自有吹风人一样。在先知之上,还有先知。
在11月30日发生隆基降价事件当天,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通威股份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首批正品成功出炉。
这件事,乍看起来并不引人注意,但对产业而言,意义极大。
据悉,通威产能有望在2021年底达到18万吨,未来1年里,140亿元投资的乐山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逐步投产,通威产能预计在2022年底达到33万吨。
随着产业内其它企业产能陆续释放。产业对原料“苦硅久矣”的局面,将迎来变数。
未来硅料大量产能释放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它势必带来硅料价格下降,降价沿着产业链开始传导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组件价格下降后终端电站建设需求复苏,装机量上升,产业逐步走向均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021年装机可能不及预期。若2021年装机不及预期的话,在2022年降价顺利传导下将使得产业失衡转向均衡,那么,装机量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假设2022年装机需求乐观估计在225GW,按照1:1.2容配比,对应组件需求270GW,大概对应93.1万吨硅料的硅料需求;按供给来看,2022年预计101.3万吨多晶硅料的供应,硅料紧缺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相对而言,硅料仍旧是众多产业链产能最为紧张的环节。预计降价后未来会保持在一个较为坚挺的价格。
论及一个产业中各环节的地位,最核心的环节莫过于上游原材料和终端需求,两者的博弈,往往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
其中一种情况是即便需求旺盛,但原材料的紧缺会制衡产业发展,这时候原材料话语权更重,今年的光伏产业便是如此。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原材料供给顺畅后,终端的需求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演化到明年,竞争态势会发生大幅变化,从今年的拉锯战,转化为为以央企为代表的电站强制约。
而中间环节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今年来看最惨淡的当属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即便是双寡头格局的硅片环节,同样不容乐观。
中游产业链价格下降的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明年看电站的脸色行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眼下,硅片的降价已然释放了信号,而从硅片环节本身的产能规划上更能清楚地发现问题。
2022年,中国硅片的产能规划预计达到500GW以上,而需求却不足300GW,即便剔除产能爬坡和产能替换,同样是严重过剩。
在这样的格局下,各大硅片厂对未来的内卷心知肚明,所有玩家都被迫进入了博弈状态。有选择血拼的,有掉头跑路的,有按兵不动的。
这才是构成硅片价格大战的真正背景,但价格战演变成隆基与中环的“隆中对”,还有另外一些原因。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7日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