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污染门”系列报道
在此次污染事件发生前,环保部门今年4月曾对晶科的环保设施进行过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公司雨污分离系统仍不完善。“按照规范,雨水管道水流会排入周围河道,而污水管道则纳入污水管网。一旦雨污分离不彻底,就会导致雨水管道中混入污水排入河流。”陈洪明说。
“检查结束后,当时就向工厂发出了整改通知。”陈洪明说,但截至目前,该工厂并未整改完成,现在将再次对其环保设备进行排查,要求其全面整改。
而令村民担心的,还有河水污染带来的潜在危害。一些村民表示,村里稻田的浇灌,依赖的都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河道。如果河水被污染,意味着这些稻子的安全也无法保证。“有村民上街卖菜,顾客一听说是红晓村的,连菜都不敢买了。”一位村民说。
(二)晶科海宁“意外”污染事件的背后
9月19日下午3时,遭浙江海宁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以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公开致歉。
不过,当天,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坚称,此前发生的河道污染事故“是个意外”,晶科的固体废料堆放与村民得癌症“没有任何关系”,而“造谣晶科污染导致村民患癌症的肇事者”已经被抓。
但此次“谣言”,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而这也许只是浙江“光伏大跃进”诸多隐忧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企业“先投产后环评”的例子并不鲜见。
意外的收获
“谣言”过后,晶科的污染却是不争事实。
此次事件的开端是,9月15日晚,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多名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位于该村的晶科能源海宁工厂讨要说法。
9月17日,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执行不力。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晶科能源,注册资金2.9亿美元,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太阳能下游产品生产商,主要生产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已于2010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1年第二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5亿美元。晶科能源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西上饶和浙江海宁。而海宁基地的前身,是浙江太阳谷能源,2009年才被晶科收购。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企业参编中立即参编>>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