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界:光伏行业每日(7.25)晨报
国内八成多晶硅企业停产
中国既是光伏组件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多晶硅的进口大国。在光伏行业领域,中国一直与美国及韩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规模为10亿美元,韩国对中国出口多晶硅规模达12亿美元。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万吨,同比增长36%,涉及进口金额为26亿美元,进口多晶硅中约60%来自美国和韩国。
伴随进口数量激增的是价格的骤降。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3.4万吨,约9.6亿美元。相比去年平均每公斤40美元的进口价,今年的进口价大幅下滑,每公斤约25美元。
海关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1-5月,我国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数量增长了12.11%,价格下降了62.32%,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数量增长94.51%,价格下降了67.07%。与2008年相比,2011年自美国和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数量增长了432%,进口平均单价由最高时的300美元/公斤跌至不足30美元/公斤,跌幅达九成。
在技术实力上,国内多晶硅企业与国外企业尚有差距,美国与韩国等国家凭借成本优势,长期垄断中国市场。受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中国多晶硅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市场份额的缩减,从而导致利润下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国内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8家尚在开工生产,其他80%的多晶硅企业已经停产,全行业性的生存危机已经爆发。
国内龙头企业反击
记者了解到,7月初,商务部收到江苏中能、江西赛维、洛阳中硅和大全新能源等4家企业代表国内多晶硅行业提交的书面申请,这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在申请中请求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调查,请求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
发起此次调查的多晶硅企业认为,原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多晶硅产品在中国市场涉嫌严重倾销。此外,他们还指出,美国政府向本国多晶硅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使得美国多晶硅企业获得了成本及价格优势,从而间接拉低了美国企业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产品价格。同样,记者了解到,韩国企业OCI也享受韩国政府的最优惠税收待遇,并获得巨额优惠贷款及政府补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中国发起对美国及韩国多晶硅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是对美国“双反”调查的一次反击,两国多晶硅企业对中国进行低价倾销,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
长期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的易事特电能控制研究院院长徐海波认为,发达国家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采取的是打压策略,具体到光伏产业,由于“两头在外”——即原料和最终产品市场均在国外,中国光伏产业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东莞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结构上看,多晶硅太阳能的成本控制已到尽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有相当部分落后产能被淘汰,而非晶硅的薄膜太阳能则尚有较大成本下降空间,未来大有市场潜力。而东莞光伏产业正是以非晶硅为主,因此,刘炯贤预计,等市场回暖,东莞光伏产业会迎来爆发期。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推荐专题
-
1 光伏的三重利好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