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界:光伏行业每日(11.5)晨报
(3)行业热点
①欧美“双反”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受欧美政策影响,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光伏产业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的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上,国内外新能源业内专家与百余企业界人士探讨“出路”时一致认为,国际贸易壁垒背后是发达国家重视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心态,长期海外“觅食”的中国企业应以此为契机,于“忧患”中苦练内功,迎接全球光伏“平价时代”到来。
作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地,中国光伏行业自去年以来因传统欧美市场萎缩“阴霾”笼罩,今年更由于欧美“双反”调查及倾销影响,大量企业出现关停、倒闭潮,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产业似有大厦将倾之势。
“但从产业前景来看,光伏太阳能仍会是未来全球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介绍,尽管经济环境使得眼下整体行业不振,去年,全球光伏总装机量仍然上升20%,欧美等国仍然在光伏新能源项目有着巨额的投资规划。
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美国的光伏装机总量要达到6亿千瓦,欧洲要达到9亿千瓦,中国也有计划在2030年超过10亿千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表示,但一个重要前提是,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
凭借过去数年中国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采购,欧洲光伏电价目前已降至十几欧分,实现平价消费,这也是政府取消补贴的因素之一。王斯成表示,而国内去年的系统最低报价为6元每千瓦,仍然有巨大提升空间。
如果技术能够突破,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中国光伏发电将有大规模的应用前景。中国电力联合会副主任刘向东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当前最核心是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实现平价上网。
近期,中国政府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示范区”、金太阳工程二期等重大项目,从补贴、资金到并网,国内市场正徐徐打开。王斯成介绍,但一个新兴市场仍需要成熟的商业模式,对企业而言,要从应用技术、系统架构、利益分配等方面转型探索,尽快适应新环境。
实际上,长期“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早需要转型升级,欧美“双反”是推动了这个转型升级。刘向东认为,不可避免的优胜劣汰惨烈阵痛以后,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才会更加强大。
②商务部多晶硅双反调查 金额将超100亿元
商务部11月1日发布公告称,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并将与此前已发起的对美、韩多晶硅产品的“双反”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多晶硅累计进口量达到6.45万吨,以26.5美元/千克的平均价格来算,总价值约人民币107亿元,其中美国、韩国和欧盟约占95%,这意味着商务部两次调查涉及进口总值将超100亿元。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6.30免费下载>> 燧石技术“AI+热成像”的新能源安全预测性维护方案白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