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点:太阳能光伏企业一周动态赏析
在今年3月20日破产之前的尚德,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产能约2.3吉瓦。而英利集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光伏企业,2012年的出货量居世界首位,约2.2吉瓦。英利对于破产后的尚德表示出兴趣,被视为国内光伏界一次大规模产能合并的前奏。
然而,这一切在10月8日发生了转折。据知情人士透露,10月8日当天,在位于无锡的尚德电力总部进行了一场投标,内容是尚德的破产重整方案。而最早介入收购的英利、天合光能、中国西电、北京普天新能源等企业均未出现在现场,而是无锡当地的国企无锡国联,以及新入局的“黑马”顺风光电等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上,顺风光电抛出了一个让当地政府满意的投标价格,并向尚德管理人支付了5亿元作为订金。
有媒体透露,顺风光电开出的投标价格是35亿。这个数额尚未得到顺风光电的确认。
而与开始介入收购时的低调相一致,英利也并未就这次退出发布官方声音,这次退出显得悄无声息。其尽职调查的核心高层之一、首席战略官李宗炜也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英利退出收购的原因是,“基于尽职调查结果的判断以及对工作进度上的评价。”
2)英利决战:3年内将抢建5成光伏电站
今年8月5日,苗连生决定带领企业从上游光伏组件制造进军下游光伏电站,他将此称为“大决战”。苗连生提出,英利未来的发展重点将向发电领域拓展,市场重心向国内转移。他要求,英利在两年内进入国内下游发电企业中的前两名,进入国际新兴市场综合指数前10。
对于英利在下游电站领域的举措,业内人士认为,这反而是一个不输的“局”。相比尚德,GSF(尚德控股的一家海外股权私募投资基金“环球太阳能基金”)是尚德破产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尚德资金链本身已经出现问题。
据了解,目前,英利的电站投资运营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英利利用自有资金(主要为银行贷款)或引入资本共同投资电站,通过发电获得收益,或转售电站回收投资;第二,英利为电站投资商提供设计、产品、安装等工程总承包服务;第三,英利为电站投资建设方提供光伏组件。
在一位电力企业的电站负责人看来,英利志在必得:首先,按照英利每年开发3吉瓦地面电站的计划,英利的产能几乎能够全部消化在自营电站上,这几乎完全化解了英利产能过剩的危机;其次,英利自行完成电站的设计、组件供应、设备采购、建设、运营等,建设完成后,电站必将实现增值;最后,英利“大决战”的另一个潜在结果就是,以银行贷款换取持续的现金流。
一位地面电站的行业人士如此比方:英利筹资10元人民币建设电站(其中可能8元来自银行,自有资金2元),每瓦电站需要8元建设成本,还有2元可以作为流动资金。在8元的电站成本中,4元为光伏组件成本,最终可形成英利组件业务的营收并实现2元的利润,这2元的组件利润加上电站上网售电收益,减去银行本金和利息,就形成了之后每年英利的盈利。而如此以来,英利不仅获得了现金流,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可以通过售电赚钱,获得长久发展。
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众光伏企业羡慕极了吧?好好脚踏实地先。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7日立即投票>>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