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涨价接连而至,“夹心层”抵御价格卡脖,“垂直一体化”真的行得通吗?

02

事实上,无论在何种行业,相信都存在着“专业化”和“一体化”两种道路的分野。

光伏行业中,由于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技术更新仍旧没有停止,全产业链承受的技术路线风险会大大高于专注于某一环节的专业化厂商,由此,不少光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走“专业化”道路。

针对近期光伏产业链涨价这一话题,有业内人士提问东方日升,“对这波价格调整怎么看?公司是否考虑进入上游相关产业?”

对此,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林海峰表示:直到今天,东方日升一直耕耘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迟迟没有布局更宽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是不想做或者没实力做,而是聚焦主业、关注长期利益使然。坚持做自己擅长的,坚持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与协同发展,坚持让这个供应链上更多的中小从业者能发展起来。

一语中的,垂直一体化优势固然明显,却给中小从业者设置了较高了门槛。

首先,这一策略需要不菲的资本投资,垂直一体化企业必须自己承担发展技术实力的任务,也迫使公司依赖自己的厂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这样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比外部价格更高。

其次,在平衡生产力环节也是一重考验,如果某一期间内部能力不足以供应,就需要从外部购买,而如果内部产能过剩,则又需为过剩的产能寻找客户。

可见,不同的企业是否适合走垂直一体化道路,需要通过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专业派”认为,垂直一体化走的是“以产定销”的路子,其最坏的结果是,一旦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将出现巨大库存。

在“专业派”看来,垂直一体化企业随着组件和电池产能的扩大已经逐渐威胁到下游客户的市场份额,其带来的危害性或许在单晶硅片紧缺时期尚不明显,而一旦需求低迷或供给过剩,将造成整个业态的失衡。

相比较而言,“以销定产”依据组件的产能和销售情况来建上游产能,由组件出货量决定上游产能的建设情况,不容易积压库存,如此最终形成一条完整通顺的链条。

那么,产业链企业最终应如何维护生态链平衡的定律,保障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林海峰强调,光伏产业链应坚守“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认为,如果上游疯狂布局下游,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下游一窝蜂挤进上游,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如此一来,到各家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四面开花时,产业链将会脱离于正常的发展规律,届时将面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无休止的价格战。

而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业内人士乐于见到的。

<上一页  1  2  
内容导航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