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怎么打开?建筑成为微型电站面临什么挑战?
02 BIPV“跨界难”, 光伏与建筑如何有机结合?
从BIPV概念被提出到现在,我国历经近20年才迎来了它的风口。但是风口之上的BIPV,与发展迅速的光伏行业相比,仍存在市占率低,普及程度低等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亿平米左右竣工房屋面积,但近些年BIPV的市占率仅有2%。
“BIPV现在处于‘内冷外热’的阶段,我们‘光伏圈’打得火热,但是与之相关的建筑行业热情度不高,关注度不够。一直都是光伏人想把PV装在建筑上。”中国BIPV联盟主席施正荣博士曾在中国BIPV联盟年度论坛表示。
今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的量化目标。
这个量化目标的设定,再也不是光伏人的一厢情愿,现在建筑师同样需要PV。可是,知易行难。大家都知道,建筑是人活动的场所,将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建筑上首先要做到对人友好、安全。这就意味着它需满足建筑的安全、防水、防雷、抗风揭、保温、防火等特性。
但现在有不少光伏建筑项目做法简单粗暴,直接将地面电站的做法和经验搬到建筑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例如,光伏组件的安装忽略对建筑热工性能的影响,造成夏季屋面通风散热问题;忽略对光伏系统进行荷载计算、构件承载力复核计算,对建筑使用周期内的安全系数造成隐患
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光伏产品大多是针对地面光伏电站的要求而设计生产的,对于BIPV产品研发制造时,并未真正以一体化理念去考虑光伏材料建材化,难以满足建筑防火、防水、耐候等要求。另外,BIPV安装过程即是建筑结构施工过程,需专业建筑施工团队介入,而非光伏企业安装。
以大同未来能源馆BIPV项目为例,北京建工集团作为其所在园区的EPC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工程设计、建设及建成后运营管理。未来能源馆的光伏方案由北京建工集团能源团队打造,光伏材料由光伏企业定制供应,施工团队则负责解决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因此,要实现真正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圈和建筑圈必须携手同行,在建筑规划阶段开始统筹考虑建筑的地理位置、场地条件和自身设计,既要保证BIPV发电效率,也要实现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包括安全性能、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观赏性等。
建筑设计是一个多专业协同工作的过程,光伏系统设计需要加入其中,与各专业都建立紧密联系,以保证设计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如果光伏设计独立或滞后于建筑设计,势必会带来方案的反复调整,延误工程进度,增加额外成本。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