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光伏兴衰大轮回:历史正在重演?

正可谓是:兴,则一拥而上;衰,则一哄而散

在过去20余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这一行业发展规律变得越来越清晰。然而,这一规律似乎并没有被光伏人所重视,而历史正在重演。

跨界追光者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光伏赛道,是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热点赛道,如今也是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

今年以来,在各路资本的簇拥下,光伏产业涌入了新一批的跨界者:有做房地产的,也有做建材水泥的;有做纺织服装的,也有做儿童玩具的;有做乳业的,也有做餐饮的;有做兽药的,也有生猪养殖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内新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就有27家。而自2021年至今,跨界光伏的企业总数量大约100家

对于这一批光伏产业的“外来汉”,有的原本可能是光伏产业链某环节的供应商,进而实施关联业务延伸;而更多的则是原主营业务与光伏“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企业,抢抓市场热点领域,以期分享光伏行业发展的红利。

记得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之上,猪都可以飞起来。意思是说,只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热点行业发展浪潮之中,“踏浪者”想不赚钱都难。

然而实际上,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一旦风云突变,无论是“光伏寒冬”还是行业产能过剩,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到头来可能面临生存之危

马云曾说过,“风过去后,摔死的一定都是猪”。这话虽不太好听,但是道理很浅显易懂,企业跨界确实需要慎重,再慎重。

更何况,光伏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涉足其中的投资金额动辄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也是屡见不鲜。如此巨额的资金砸向光伏产业,可谁又确定这些重磅资金能够“泛起几波浪花”呢?

扩产筑高门槛

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寻求跨界发展,往往会选择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成长性相对较高的行业。

就光伏产业而言,企业想要跨界到光伏,除了资金上的大量投入,还需要在技术、人才、规模、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竞争力。

实际上,光伏产业链环节也比较多,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到组件,从银浆胶膜到玻璃背板,从生产设备到逆变器等各个领域,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已经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多个环节已经经历了两轮产能大扩张。今年以来,在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光伏行业产能继续疯狂地大规模扩张。

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硅料扩产规模超过200万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扩产总规模将近900GW。

其中,特别是头部企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巨资投入扩张产能,加码一体化,这实际上也使得行业门槛也在逐年增高。

反观新进入者,本身在相关产业链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跨界光伏后面临着在技术、人才、规模、资金等诸多方面问题,并且还需要与“老玩家”同台竞技,激烈竞争,甚至未来可能面临着“价格战”的殊死搏斗。这对于“新玩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