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solar EU:从大奖评选看中国光伏企业
光伏制造技术类
德国Isra Surface Vision的获奖产品是其多光谱光致发光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监测电池性能和缺陷。
瑞士Pasan公司的获奖产品是SpotLight太阳能电池测试仪,该产品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和精度高的特点。
最后,获得这一奖项的产品还包括德国Schmid的TinPad金属化工艺。该技术由Schmid于肖特太阳能合作研发。该工艺使用锡替代传统的网印背银。
从Intersolar Award得奖的企业来看,除去光热产品类的企业来讲,没有一家企业是来自亚洲市场,更或者说是来自中国。在光伏市场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每家企业都纷纷喊着“唯有创新,才是取胜之道”、“技术可改变未来”、“创新产能就不会过剩”旗号时,在国际竞争中,视乎看到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的意思。
光伏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对于一些掌握较高水平制造技术,并拥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型光伏企业来说,是‘危’与‘机’并存,可以趁行业发展不景气,低端企业生存困难的机会,在加快自身专利保护体系构建的同时,引领、推动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产业整体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优化自身发展环境。”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产业的现状看,国内光伏产业正在遭受‘双反’、‘产能堆积’等深重压力,同时,部分企业还有债务危机、融资难的问题,这些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逆境,国内光伏企业处于亏本运行状态的较多,产业总体有‘寒冬’的感觉。”纵观目前的光伏产业发展,李雷如是说。
有关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光伏产业所遇到的困境,与光伏企业盲目扩张,大量企业徘徊在产业链低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销售依赖出口这样“两头在外”的模式有直接关系。究其根本,在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力量的薄弱。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薄弱,特别是在设备制造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造成设备制造领域外企独大的局面,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李雷说。
据了解,2009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0年至2009年这10年间公开的太阳能技术相关专利中,日本约有1.45万件,占到所有太阳能技术相关专利的42%;中国占13%,比两大太阳能强国美国、德国分别高出了1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2位。
但通过专利检索可以发现,我国光伏企业提交的发明专利较之国外企业相对较少,光伏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大都集中在日本、美国等企业手中。诸如佳能株式会社、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为代表的国外企业都拥有大量的发明专利。尤其是在多晶硅主流技术方面我国仍与这些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核心技术影响成本控制,当技术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取得的成本优势将不再体现。”业界专家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太阳能光伏产业所遭遇的困境,除盲目扩张之外,正是长期以来太阳能光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薄弱的集中体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