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中国光伏企业是自食其果 死有余辜!
《规划》中提到:“推动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集约化开发经营,支持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改造生产经营不佳的光伏企业。”
而自美国双反调查以来,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行业整合势在必行。但时至今日,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光伏企业尚未出现能影响到行业格局的整合案例,光伏巨头们依然各自在困境下苦苦支撑。
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帅在其研报中指出,虽然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并未立案,但其反倾销调查范围与美国相比,在电池片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硅片、晶体硅组件等产品,假如最终裁决倾销行为成立并征收惩罚性关税,由于国内光伏组件类企业对欧盟出口超过总销售额的六成,若税率水平与美国相当,则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大大超过美国双反。
郎咸平此前曾预计,行业洗牌或在下半年逐渐上演,结构整合是大势所趋,并曝出惊人之语,认为中国光伏企业95%都要倒闭,让业内人士吃惊不小。
对于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裁员、减产仅是权宜之计。《规划》指出,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自身生产工艺和研发实力,降低产品成本才是摆在面前的主要任务。
拯救光伏产业从让企业破产开始
中国光伏企业真正的挑战并不是反倾销案,甚至也不是很多专家所说的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尽管这个问题也很严重,真正的问题是在企业预算软约束下价格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兜底,尽管光伏产业已经是全行业亏损,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却没有一家企业倒闭,甚至还出现了政府财政为企业埋单的怪事。
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美的反倾销只是让光伏企业的危机提早到来而已。只有当光伏企业开始破产时,市场才开始竞争———以前的市场,只不过是市场在竞争补贴。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继3月份美国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惩罚性反倾销关税后,中国光伏产业海外市场上传来的另一个噩耗。
为何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单从法律而言,是其指称中国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欧洲竞争对手以此为理由来寻求政府保护。但是用这个解释还很不够,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为何在两年或者三年前并没有这样的调查?而且从更广的视野来说,更低的价格有利于欧洲的用户,甚至可以说是有利于整个欧洲,那为何欧盟还是要发起反倾销调查?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恐怕是真正的原因,企业对中国低成本产品的恐惧、民众对失业的恐惧和政客们对选民的承诺等一系列因素,最终促成了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调查。
那么,如何应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拯救危机中的中国光伏产业?法律上积极应对当然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但是仅凭法律上的应对就能够让中国光伏企业走出目前的危机吗?恐怕很难。
让我们先了解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形势吧。2008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光伏企业产能占全球的30%;在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50%;在2012年更是达到了63%。那么,这么多的产品都是哪里在消费呢?答案是欧美市场。据统计,2010年96%的光伏产品出口,2011年则是88%的产品出口。绝大多数产品都出口国外,导致国外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国内光伏企业就花容失色。
因为经济形势的缘故,近年来欧盟各国普遍减少了对光伏用户的补贴,随之受到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光伏企业———没有了政府对用户的财政补贴,消费者自己购买太阳能产品就显得不那么划算,整个市场的容量立即减少。为了在这个市场中还能立足,光伏企业只好祭出价格战这个利器:2010年硅片价格在26-30元之间,现在不足10元;2010年电池1块多钱一瓦,现在不足5毛一瓦。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国内光伏企业的经营收益明显恶化。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技术指南立即下载>> 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技术趋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