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郎咸平:中国光伏企业是自食其果 死有余辜!

  首先,欧债危机的持久发酵才是欧盟走向贸易保护的根源。欧元近期一直处于颓势,数月破8,7日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也才8.0105,使世界投资者对欧盟信心持续不足。尽管欧洲央行降息,但颓势非但没有转好,反而愈演愈烈。欧元的持续走低以及欧债危机的悬而未决,使欧盟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增高贸易壁垒。在笔者看来,对华光伏双反只是一个开端,倘若欧债危机久不探底,欧盟对华将开展更大规模的贸易战。

  其次,欧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是欧盟走向贸易保护的导火索。中国光伏电池在价格和技术上均具有竞争力,原因不但在于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作为原材料的多晶硅的进口价格由2008年最高的近30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不到30美元/公斤,关键还在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在技术上已与欧盟齐平或超越,同时提高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欧盟的双反立案认为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存在倾销,显然是没有依据的。欧企的不景气根源在于欧债危机久而未决,以及欧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当然,此次立案也不排除德国大选以此拉拢企业主选票的政治作秀之嫌。

  那么,欧盟的贸易保护又有哪些影响?笔者认为欧盟的做法是短视的行为,可以说“害人害己”,与“饮鸩止渴”无异。这不但损及中方,而且严重减缓了中欧贸易的增长,同时也殃及欧方自身。

  一、毋庸置疑,欧盟的贸易保护最大的受害者是中方企业。与欧盟相关的中国企业已身受重创,更不用说双反立案即将给中国光伏产业或带来的“灭顶之灾”。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中国光伏产品60%以上输往欧洲市场。以2011年为例,中国就有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光该双反案就牵涉国内数百家企业,可以想象一旦欧盟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大批企业将破产,约30万人将失业,更不用说还会造成3,5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二、欧盟的贸易保护对中欧贸易也极为不利。其实,欧盟贸易保护的不良后果早已显现出来,中欧双边贸易增长明显减缓。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2,208.2亿美元,增长仅为1.3%,与此同时,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幅为7.7%,可见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贸易是双方的,中欧贸易状况不容乐观,而这对双方都不利。

  三、那么欧盟是获利者吗?非也,欧盟的贸易保护对欧方自身也不利。首先,中国光伏产品出货量已占全球一半之强,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欧盟企业在短期和中期均无力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如果对华反倾销成立,欧盟将拒中国光伏产品于门外,欧盟的光伏业将着实遭受一次“海啸”。其次,中欧在该行业之间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各种利益盘根错节,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双方已经形成“寄生关系”。具体而言,殃及的是该产业链上的欧洲多晶硅企业、生产光伏电池材料和设备的企业,它们将失去最大的客户;而由于不再有低价的中国光伏组件,电站运营商的投资积极性也将锐减,进而引发电站建设成本攀升、收益跳楼。再次是就业,尽管双反对相关的小部分德国企业有利,但对欧盟的整体企业就业很可能是有减无增。欧盟目前有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与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供货需求的太阳能产业相关,可以想象双反将引起何种社会后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