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的“罪”与“罚”
今年以来,关于中国光伏企业深陷泥沼、迈入“寒冬”的报道几乎天天充斥着网络。尚德施正荣退居二线,赛维彭小锋面临破产,很多光伏企业从巨赢跌入巨亏、开始大幅裁员……一时之间,光伏市场哀鸣遍野,一片凄惶。
昔日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何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夕阳西下了呢?是欧债危机所致?是美欧“双反”引发?那企业和政府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光伏企业: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各地政府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从而拉开了光伏项目上马和产能扩张的序幕。各地前赴后继、近乎疯狂,中国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
盲目的投资与扩张,即使在遭遇美国“双反”时也没有停歇。许多企业对美国高额的惩罚性关税置若罔闻,一度进行自杀性销售,赔本也要扩大产能,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有资料显示,全球产能约为100吉瓦(GW),而需求仅为30-50吉瓦。
产能扩张的无序与失控,带来了激烈的国际反弹。前期世界上有多家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德国的Q-cells和Solon以及美国的Solyndra和Evergreen Solar。过程之中,多晶硅的价格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由最高400多美元/每千克最低跌至20多美元/千克。
不仅如此,企业一味地专注于产能扩张,却忽视了相应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准入门槛的建立,不仅制造出庞大的市场泡沫,也使这一新兴产业陷入低端化泥潭。
毫无疑问,欧美“双反”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太阳能产能在信贷驱动下快速扩张才是这次“光伏危机”真正的罪魁祸首。有专业人士分析,在太阳能行业从过剩产能“危机”中复苏之前,全球一半的太阳能产能需要关闭。
地方政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尚德神话”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太阳能产业规划”,大量投钱投地、出人出力,充当了新能源产业扩张的重要推手。据统计我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晶硅炉也如同当年大炼钢铁一样遍地开花。
此前,如果说能有哪个产业激发地方政府的追逐热情超过房地产,那一定是光伏。地方政府需要政绩,自然希望企业快速做大;而光伏企业则能增加大量的税收和就业,对GDP作出巨大贡献,于是双方不谋而合、极力扩张。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报名参会】2024碳中和创新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